找魚道。水庫之魚多有洄遊的習性(冬天例外),所經之處便是魚道。魚道有如下特征:①、離岸邊不遠。魚之所以洄遊無非是因為兩個原因,首先是尋找適宜的環境,比如水溫和溶氧,其次是尋找食物。離岸遠的地方多半水深,水深則溶氧不足,食物也不多。除非是那些年老成精,離群獨居的大家夥,否則少有魚去。②、陡坎。水庫多有溝坎,特別是那些被淹沒的梯田,一臺一臺的,更為明顯。象那些延伸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緩坡就不必考慮了。③、水深適宜。夏季氣溫高,因此水深以2米以上為好,若水清,就算4米或更深也無所謂。④、水下有障礙物。水下的亂石、枯枝、樹樁、水草等不僅為膽小的魚提供了隱蔽所,也是各種水生生物的藏身之地,不僅洄遊的魚喜歡在此逗留,本身也有長居於此的原住民。只是拋桿時要離開障礙物一段距離,否則掛底就麻煩了。

以上說的是水下的情況,在岸上應該找突出部、灣汊與大水面的交界處、長型水面較窄的地方等,兩者相結合,想空手都難。

2、找魚窩。魚窩要滿足以下條件中的至少一項:①、水深適宜。此乃夏釣的第一要訣,與上述第③點相似,但卻不必太深,3.5米足矣。雖說水草可以使溶氧充足,但若水太淺的話,比如說不到1米,水溫卻太高,魚是不適應的。②、水下有障礙物。與上述第④點相同,唯需註意若釣草的話,以草旁最佳,稀草中大一點的草洞也行,那種連片密草中的小草洞不宜選為釣點。因為一則此等草洞存魚不多,天知道昨天是否有人釣過;二則小雜魚奇多,令人煩不勝煩。③、背風處。大水面只要水不是太深,並不存在溶氧不足的問題,不需要*風吹浪湧來增加溶氧。相反,越是風大浪高的地方越留不住魚。眾多釣友愛選擇小水灣做釣點便多半為此。④、陰影下。魚喜弱光,烈日當空時陰影下便成了嬉戲、休息的好地方。⑤、極少或無人光顧的地方。我們選擇釣點多半是以岸上的地形為基準來判斷的,水下的實際情形如何卻不一定真正清楚,除非將水放光。這種地方一旦條件適合,那麽恭喜恭喜,你中了頭彩了。

水庫選擇釣點是一種經驗的積累,非要長期實踐才能掌握。別忘了在插秧季節水庫放水的時候去看看,了解水下的地形,這對以後很有幫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