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釣魚方略
早春節氣由於從南到北差異很大,即南方來得早,北方來得晚。就北京地區而言,早春階段大致在3月初至4月中,約有40余天的時間。這期間冰剛融化,乍暖還寒,水溫並沒升高多少,魚還處在冬眠和半冬眠狀態。即使是耐寒冷的鯽魚,也身體發僵,活動遲緩,不愛攝食,尤其是陰冷天氣,更加如此。
為此,在出釣時,首要的是選天擇場。選天即選晴好溫暖天氣;擇場是擇水面小水較淺的坑塘,或水面大但有淺灘的坑塘。這樣的釣場在太陽出來後,水溫升得快,適宜魚兒的活動和攝食。
其次,所用釣具。1. 釣竿要輕而長。輕,便於長時間端著不累;長可以將餌鉤遞到很遠的地方。2. 線宜細鉤要小,1號線3~5號鉤足矣。3. 釣組要靈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早春與冬季一樣,垂釣的主要對象是小鯽魚。只有如此,上鉤率才高。
第三, 餌要對路。常識告訴我們,早春與冬季一樣,只要是開口吃食的魚,都喜歡攝食蛋白質高的葷餌,除了投餵飼料的養殖塘外,自然水域的野魚,對於素餌基本不食。在北京地區早春垂釣的看家餌就是紅蟲。雖然蚯蚓亦屬葷餌,也能釣著魚,但就效果而言,遠遠不如紅蟲上魚率高。
第四,技法要得當。所謂技法得當,1. 必須采取不打窩不定點,以人找魚和用餌找魚的走釣方式。這是基於早春仍天寒水冷,魚不愛活動所采取的特有方式。實踐證明,走釣絕對比定點守釣要強許多。筆者早年在昌平區二撥子村邊野塘垂釣和後來在朝陽區沙子營魚池(半野坑)垂釣,均比守釣的人上魚多。守釣者一天收獲寥寥甚至空手,而采取走釣者收獲最少的也在1.5千克以上,多的人竟達3千克。兩相對比,孰優孰劣不言而喻。2. 關鍵還要采取“釣擡頭”的技法。其特點是將掛上紅蟲餌的鉤懸於水底上方3~5厘米的地方,餌食醒目目標明顯,如再將其甩在輕波微浪處,死餌即刻變“活”,在水中悠悠蕩蕩,極富誘惑力,比起釣底效果要好得多。不過,有一點值得註意:遇到陰冷天氣和每天的上午9:30以前,應釣臥底,在晴好天氣的10:00以後再釣擡頭,這樣才效果好。
垂釣者只要掌握以上幾點,在魚較難釣的早春階段,不僅可與春夏之交的上魚旺季相媲美,有時甚至還能超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