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支玻璃鋼釣魚竿在這裏誕生,1000多家漁具生產及配套企業在這裏聚集,“中國釣具之都”“中國漁具製造業基地”聲名鵲起……30多年來,我市漁具產業面對諸多困境,逆勢而上,築牢了產業高地:今年,全市漁具出口額預計突破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在變革中華美蝶變。

    全產業鏈 吸引客商

    魚竿、魚線輪、假鉺等參展漁具一應俱全,參展客商熙熙攘攘……昨日,是第六屆中國威海國際漁具博覽會的第二天,各大參展商都收獲頗豐。

    作為首次參加漁博會的企業,太平洋釣具銷售經理李創對於展會前兩天接到的訂單數量很滿意。“僅僅兩天時間就接到了30多張訂單,訂單額達70多萬元,這確實超出我們的預期。”李創告訴記者,參展威海漁博會,讓他了解到了整個產業的最新動態,同時也展示了公司產品的特色,有助於開發新客戶。

    “這次展會定位高端,參加展會的采購商購買能力也很強。”談及展會兩日的收獲時,北京路營公司銷售人員王傑頗為滿意地表示,參會提高了公司產品的知名度,也為下一步深度營銷打下堅實基礎。

    據市貿促會會長戚黎明介紹,一只完整的魚竿有大大小小100多個零件,而我市漁具生產及配套企業幾乎能夠生產所有零部件,產業鏈條完整,成為我市漁業產業發展的優勢。這次漁博會就是全市漁具產品的集體亮相,滿足了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在寶飛龍釣具展館內,業務部經理張祖海迎來一撥又一撥采購商。有的采購商表示要對其進行考察後再簽訂單,有的采購商則直接簽下了大筆訂單。開展第一天,四川一家采購商就簽下了40萬元的大訂單,這讓張祖海非常興奮。

    在浪寶漁具展臺內,“伊酷達”品牌產品前,不少采購商詳細了解著這個年輕品牌的信息,場面火爆。上世紀80年代初生產出國內第一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魚線輪的浪寶漁具,再出新手筆,自去年開始推出自有品牌“伊酷達”,瞄準高端市場,踏上打造跨國品牌之路,巴西客戶對此分外青睞,當即簽下一個大訂單。

    統計數據顯示:1至8月份,全市漁具產業出口額同比增長14.9%,高出全市整體出口額15.1個百分點。高增長數字的背後,是漁具產業推動單一產業向多領域拓展、延伸的新思維、新選擇。

    技改發力 效益提升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數顯魚線輪,加裝了線長儀,能夠直觀顯示線長,不少采購商對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10月11日上午,威海浪寶漁具展臺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他們的新產品。在浪寶展臺背景墻上,“中國創造”的大字激動人心,由“製造”到“創造”,我市漁具企業依托科技創興,實現了完美蝶變。

    這次漁博會,像浪寶一樣將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帶來參展的威海企業不在少數。近年來,通過組建專業研發團隊,以浪寶漁具、寶飛龍釣具、科尼漁具為代表的一大批漁具企業走出了一條向科技要效益的路子,讓科技帶動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不斷湧流。

    曾幾何時,很多漁具企業滿足於貼牌生產,科技創新止步不前。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技術水平單一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全市漁具企業經歷了短暫的斷檔期。很快,浪寶等一批企業從“代工廠”的美夢中覺醒,隨即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走上自立自強的道路。

    就魚竿的重要原料之一碳素布來說,因技術含量高,目前我市大部分漁具企業都要從國外進口,無法自己生產。現在已有幾家企業深刻認識到,只有研發尖端產品才能搶占高端市場,於是開始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力度,自主研發碳素布,彌補產業鏈條不完整的現狀。“科技是企業發展的引擎,相信隨著企業科技意識的增強,我市漁具產業能夠在更高的平臺上實現跨越發展,成為藍色經濟區建設的神來之筆。”戚黎明說。

    打造品牌 鞏固市場

科尼———在世界38個國家註冊品牌,伊酷達———專業海釣品牌,寶飛龍———全國釣魚錦標賽總決賽釣竿指定生產廠家……在漁博會布展時,漁具企業紛紛將自己的品牌亮點呈現出來,讓自主品牌的種子植根采購商腦海。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