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餌在傳統釣中已廣為使用,它是傳統釣中不可缺少的釣法之一。因其誘釣一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邊釣邊誘的作用,使其釣獲優於一般的釣法。蘸,在現代漢語中為動詞,即在液體,粉末或糊狀物裏沾一下就拿出來。此法是釣魚前輩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釣法。其方法簡便易行,效果頗佳,被眾多傳統釣者所用。

    蘸餌多用蠶豆粉、玉米粉、芝麻糊、南瓜籽粉、黃豆粉。此外,還可選用針對性較強的商品餌作蘸餌。出釣時,只需帶上各種適應不同魚類的食性和嗜好的蘸餌料,備一只小的容器,到達釣場後取河水適量拌和即可。具體操作如下:

    將裝好釣餌(面團、米飯粒、蚯蚓等)的鉤,先在水中“浸”一下,然後再投入蘸餌中蘸一蘸,再次入水,再蘸,如此反復3~5次,餌團由小變大(如同黃豆粒或花生米大)。釣時將餌團準確地送入窩點,粘附在餌團上的蘸餌入水後即刻溶散,在窩點中便形成由上而下的霧化區域,既打窩又釣魚。在施釣過程中,每換一次釣餌都要在蘸餌中蘸一蘸,當然,也可依據上魚的情況,階段性或連續使用。魚的食性像人類,喜歡選擇符合自己胃口的食物吃。而蘸餌的餌團中往往都具有腥、甜、香等味,能針對魚的嗜好,根據所釣魚種投其所好,可輕易地將魚誘來,尤其是餌的霧化對魚最具誘惑。蘸餌可使魚能看到、嗅到、嘗到,但又不易使其食飽,使魚容易戀窩。蘸餌雖好,但不可濫用,只有使用得當,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使用不當則會招來鰱鱅雜魚鬧窩,因此,使用蘸餌釣法時必須註意以下事項:

    1.首先確定所釣池塘中是否有鰱鱅雜魚的存在。如果沒有上述魚,使用效果比較理想。,否則,會因窩點中鰱鱅雜魚頻頻地鬧鉤,使你完全沒有耐心釣魚。此外,過度地提竿致使窩點邊大魚受驚嚇,使大魚遲遲不敢進窩咬鉤。是否使用蘸餌還需要視魚咬鉤頻率。如魚密度大咬鉤勤,無須用蘸餌,以免費時費餌,只有魚咬鉤變緩或魚密度低時方可用蘸餌,這樣既可彌補窩點餌的不足,又可增強誘魚效果,如窩點根本無魚咬鉤,不必費時費事,再好的蘸餌也無濟於事。

    2.選擇深淺適中水域。蘸餌粘附在釣餌上原本很松散,入水後即刻霧化。如果水深,餌落底後不易集中效果差。由此可知,在淺水處使用蘸餌效果好,如水深在50~100厘米效果較佳。依據水色。一般來講清水和呈淡黃色的水適宜用蘸餌,渾濁的水因其能見度低,故不宜用蘸餌,同樣也不適宜釣。是否使用蘸餌還需看是靜水還是流水。蘸餌在靜水環境下使用較理想,因蘸餌是自上而下地落入窩點底層,誘魚效果非常好,同時亦省料,若有水流則會將窩點的霧化區沖走,故不適用蘸餌。

    3.釣餌投放應輕、準、緩。帶有蘸餌的鉤餌投放時,動作要輕,盡量不要發出聲響。最好配長竿短線使用,以便準確將鉤餌投入窩點中,讓其緩緩下沈,不僅能釣獲底層魚,還可以釣獲在中上層水體中的魚。風浪較大時不宜使用。道理很簡單,因風力形成較大風浪,會使蘸餌隨波逐流,霧化區會移出窩點。蘸餌釣法一年四季可用,然而實踐證明春夏兩季不如深秋和冬季使用好。一因夏季魚類餌料極為豐富,水中的浮遊物多。二因夏季水域小雜魚多,故不宜用蘸餌。深秋、冬季和初春之所以使用效果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體中浮遊生物和可食餌料少,水的透明度高。

    去年10月中旬,筆者曾做過試驗,在一個連續多日晴好的天氣裏,(氣溫20~22℃之間)一連6天午飯後,皆在一條較大灌溉渠裏釣,該處水深50~100厘米。前三天用長竿短線傳統釣,不使用蘸餌,魚獲甚至少,後3天我用蘸餌釣法,結果大出所料,鯽魚頻頻咬鉤,上鉤的鯽魚個體也較大,極少有小雜魚,魚獲量是前3天的數倍。著實讓我過足了釣癮,也讓我感到蘸餌釣法的神奇。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