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南坡(中國青海境內)攀登:從甘肅敦煌出發通過當金山口,下到山麓,沿藏北高原西行約120KM至阿爾金山主峰腳下,可直接進行攀登,進入海拔5000M後,在冰川上攀登,直達主峰。坡度較北坡緩,易於攀登。
b)--北坡(甘肅境內)攀登:北坡進入阿爾金山主峰腳下的道路主要有三條道路,基本資料見表2
通過比較選擇此次登山活動的路線在青石溝進入,基本登山路線如下:
蘭州(1500M)1140KM敦煌(1200M)159KM青石溝(1840M)36KM BH(3600M)12KM BC(4300M)2.8KM C1(4900M)1.7KM C2(5300M)1.0KM峰頂(5798M).(兩地之間數字為公裏數)
敦煌以遠85KM處,岔路口道班至峰頂的 面;BC至峰頂的平面路線
BH(大本營)選擇在薩木薩克溝口,海拔3600M。
BC(前進營地)(本次登山活動的聯絡扭,救援轉運站),設在薩木薩克溝10#冰川冰舌末端以下的薩木薩克谷地的二極階地上,4300M。
C1(高山營地)設在10#冰川右側(以登頂前進方向定方位)冰川與裸露山坡接合部地帶,海拔4900M。
C2選擇在10#嗶能夠穿西粒雪盆東側粒雪線附近(冰川與裸露山坡轄接處);海拔5300M。C2為突擊頂峰的營地。
C2至頂峰相對高差為498M,水平距離只1KM,但是在刀脊上攀登,坡度大,行走難度很大,是否設立C3作為沖刺營地,這要根據運動員的素質和現場表現狀況以及大自然的面貌臨時決定。
3、BH以後的自然及應註意的事項:
(1)--BH―BC為薩木薩克溝谷,有冰川融水穿行,但在登山活動期間(8月上旬),根據當地牧民的介紹,以及參照祁連山冰川考察的水文情勢,穿高筒雨靴,可涉水遠足。另外,其間河谷狹窄,最窄處僅10M左右,兩側山坡上有流沙,滾石發生,特別在刮風,降雨天氣,要引起註意。
(2) BC―C1為10#冰川的冰舌區,在裸露冰面上行走,需防止冰滑傷人。在冰川和裸露山坡之間行走,謹防懸冰平坦的假象造成失腳出事,要小心,穩當行進。
(2)--C1―C2為10#冰川的粒雪線(帶)附近活動,特別是在C2附近已接近粒雪盆後壁。為此,
(a)行動中要隨時註意粒雪表面的地形變化。謹防墜入被粒雪覆蓋的消融井,消融坑中;
(b)粒雪線附近,是冷暖交界,運動變化等各種外營力聯合作用的場所,因此,冰川上縱橫裂隙發育,各種冰川微地形叢生,在行動中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要特別註意識別被粒雪掩蓋的暗裂隙。就是遇有明顯的裂隙,也不要貿然行動,任何微小輕視的念頭都不要產生。遇有裂隙群落,則要繞道而行選擇良道,要嚴防陷入困境,避免欲進不能―欲退無路的狀況。在通過平時認為完全能夠跨越的裂隙時,要以保守的態度對待。在跨越時,兩腳騰空的手段是不可取的,特別是在兩個高度不同時更不能采用騰空的辦法。否則,可能會造成遺恨千古的時間。
(C)要防止滾石、雪崩、雪滑。C2營地的選擇更要嚴防這些自然客人。
(3)--C2―峰頂,為冰凍風化,殘冰,殘雪存在的基巖刃脊。在此陡峭的山脊上行要小心行事。
b)--北坡(甘肅境內)攀登:北坡進入阿爾金山主峰腳下的道路主要有三條道路,基本資料見表2
通過比較選擇此次登山活動的路線在青石溝進入,基本登山路線如下:
蘭州(1500M)1140KM敦煌(1200M)159KM青石溝(1840M)36KM BH(3600M)12KM BC(4300M)2.8KM C1(4900M)1.7KM C2(5300M)1.0KM峰頂(5798M).(兩地之間數字為公裏數)
敦煌以遠85KM處,岔路口道班至峰頂的 面;BC至峰頂的平面路線
BH(大本營)選擇在薩木薩克溝口,海拔3600M。
BC(前進營地)(本次登山活動的聯絡扭,救援轉運站),設在薩木薩克溝10#冰川冰舌末端以下的薩木薩克谷地的二極階地上,4300M。
C1(高山營地)設在10#冰川右側(以登頂前進方向定方位)冰川與裸露山坡接合部地帶,海拔4900M。
C2選擇在10#嗶能夠穿西粒雪盆東側粒雪線附近(冰川與裸露山坡轄接處);海拔5300M。C2為突擊頂峰的營地。
C2至頂峰相對高差為498M,水平距離只1KM,但是在刀脊上攀登,坡度大,行走難度很大,是否設立C3作為沖刺營地,這要根據運動員的素質和現場表現狀況以及大自然的面貌臨時決定。
3、BH以後的自然及應註意的事項:
(1)--BH―BC為薩木薩克溝谷,有冰川融水穿行,但在登山活動期間(8月上旬),根據當地牧民的介紹,以及參照祁連山冰川考察的水文情勢,穿高筒雨靴,可涉水遠足。另外,其間河谷狹窄,最窄處僅10M左右,兩側山坡上有流沙,滾石發生,特別在刮風,降雨天氣,要引起註意。
(2) BC―C1為10#冰川的冰舌區,在裸露冰面上行走,需防止冰滑傷人。在冰川和裸露山坡之間行走,謹防懸冰平坦的假象造成失腳出事,要小心,穩當行進。
(2)--C1―C2為10#冰川的粒雪線(帶)附近活動,特別是在C2附近已接近粒雪盆後壁。為此,
(a)行動中要隨時註意粒雪表面的地形變化。謹防墜入被粒雪覆蓋的消融井,消融坑中;
(b)粒雪線附近,是冷暖交界,運動變化等各種外營力聯合作用的場所,因此,冰川上縱橫裂隙發育,各種冰川微地形叢生,在行動中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要特別註意識別被粒雪掩蓋的暗裂隙。就是遇有明顯的裂隙,也不要貿然行動,任何微小輕視的念頭都不要產生。遇有裂隙群落,則要繞道而行選擇良道,要嚴防陷入困境,避免欲進不能―欲退無路的狀況。在通過平時認為完全能夠跨越的裂隙時,要以保守的態度對待。在跨越時,兩腳騰空的手段是不可取的,特別是在兩個高度不同時更不能采用騰空的辦法。否則,可能會造成遺恨千古的時間。
(C)要防止滾石、雪崩、雪滑。C2營地的選擇更要嚴防這些自然客人。
(3)--C2―峰頂,為冰凍風化,殘冰,殘雪存在的基巖刃脊。在此陡峭的山脊上行要小心行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