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RC卸車照片

  [RC-BC]

  從當雄出發,沿青藏公路前行,經過一處較大的經幡100米左右,公路跨過河流,不過橋,右轉沿河邊通寧中鄉的便道進山。便道的盡頭是一個傍河的小村子,作為RC營址。從當雄到RC,卡車車程約3小時左右。RC海拔約4800米。

 

  在RC集結牦牛和馱馬馱運裝備,隊員步行向BC進發。過一次河,經過一個村子後,一直沿河谷上行。傳統BC營址位於爬努錯湖下方不遠,地勢平坦,靠近水源,避風,遠離滾石危險。從RC到BC距離約12千米,步行時間視隊員狀態和天氣,約4-10個小時。BC海拔約5300米。

  [BC-C1]

  從BC出發,繞過爬努錯湖,沿碎石坡上行至冰川下。避開冰舌末端,尋找合適的地方從左側切上冰川。

  剛上冰川的地形基本為亮冰和冰川漂礫混合的地形,且坡度較陡,達到30度以上。這一段修路需要使用冰錐,每次上行都要先檢查冰錐周圍冰的融化程度。

  上升100米左右後,地形由冰坡逐漸變為雪坡,可以使用雪錐修路。沿冰川一直上行,到達冰川上方鞍部,建立C1。C1海拔約5900米。


俯瞰BC到C1路線

  [C1-C2]

  從C1出發,路線左轉上山脊。C1到C2之間是雪坡,兩側平緩,沒有雪檐危險。海拔6300米處冰川凹陷,路線左側有裂縫區,需要註意規避。

  裂縫區再向上為較陡的雪坡,之後到達一個平臺,在此處建立C2。C2海拔6400米。

  這一段路程從離開C1不久處開始便需要修路。長期沒有降雪時,剛離開C1的一段可能形成數十米長的亮冰坡,需要使用冰錐修路。


從C1到頂峰的路線

  [C2-C3]

  從C2所在的平臺出發,繞到山脊左側,遠遠避開右側的冰川邊緣,但要註意不使路線過與偏左而變成橫切。沿雪坡直上,到達一個大平臺,在此處建立C3。C3海拔約6800米。

  從C2到C3路線較陡,且左側為懸崖,必須全程修路。


C3到頂峰的路線

  [C3-Summit(頂峰)]

  從C3所在的大平臺出發,從右側上山脊,註意避開山脊左側的雪檐,可以從BC觀察C3以上的進度,並指導修正路線。

  繼續爬升,山脊一直通到頂峰。頂峰面積很小,三面是懸崖,活動容易發生危險,不宜停留太久。

  從C3到頂峰一段除接近頂峰處離開雪檐區,可結組交替保護上升外,剩余路段均需修路。

  念青唐古拉中央峰的海拔和相對攀升高度都較高,修路距離極長,對於隊伍的修路能力、修路裝備和運輸能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此外,由於路線可能會經過亮冰區和裂縫區,對路線的判斷能力也非常重要。我們在登山集訓的體能和技術訓練、隊員選拔、資料收集、裝備準備、教練選擇等方面,都比較多地考慮了這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