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金冰鎬獎入選預測:布洛阿特峰西南壁新路線――THE KAZAKHSTAN ROUTE

  譯自:http://www.mounteverest.net/news.php?id=1273

  2005年度金冰鎬獎的侯選名單將於近期公布。來自哈薩克斯坦的攀登者 DenisUrubko 和 SergueySamoilov 毫無疑問將是獲得提名的大熱門,因為今年早些時候,他們在布洛阿特峰成功開辟了一條新路線。

  金冰鎬獎在過去兩年均被授予來自俄羅斯的登山隊(2003年的努子東峰首登和2004年的 Jannu 北壁首登)。獲獎攀登從技術角度來說均已達到相當高的難度,但卻沒有一條新路線是以阿爾卑斯方式完成的――這一事實在“純粹攀登”的擁護者中激起了很大的爭論。他們都認為今年的金冰鎬獎應該被授予一次阿爾卑斯方式的攀登,比如由美國人 SteveHouse 和 VinceAnderson 在南迦.帕爾巴特 Rupal 巖壁上完成的新路線。

  純粹的阿爾卑斯攀登方式:

  雖然美國人得獎呼聲很高,但哈薩克斯坦搭檔完全有資格與 Steve 和 Vince 競爭,Denis 和 Serguey 在布洛阿特峰的攀登過程中嚴格遵守了關於阿爾卑斯攀登方式的規定。

  兩位哈薩克斯坦攀登者原先計劃加入一支規模較大的意大利登山隊實現登頂目標,可意大利人卻臨時改變了主意,轉而選擇攀登布洛阿特峰的傳統路線(最終在距離頂峰只有咫尺之遙時放棄)。退出意大利隊之後,兩位哈薩克斯坦人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攀登布洛阿特峰的西南巖壁。結果接下來的8天,他們在沒有任何事先準備的情況下在這面充滿未知的巖壁上開辟了一條新路線。

 

  營地

 

  混合路線,純粹的阿爾卑斯攀登方式

  高海拔處的攀登:

  Urubko 因為這次攀登異常激動,回到大本營後,他說道:“高海拔處的攀登經歷就好象是一連串的夢幻般的日子,所有的一切都接近極限:空氣、耐力還有天氣,可我們毫不在意,只想著攀登。”

  回來以後,Denis 向 ExplorersWeb 回憶了此次布洛阿特峰攀登過程中的一些技術細節。

  冰川、接近頂峰的刃脊以及巖壁中央長達2300米的路線:

  哈薩克斯坦人開創的新路線位於布洛阿特峰的西南巖壁。路線開始於海拔4800米處的冰川;接下來要面對的則是從海拔5500米延伸至7800米處的陡峭的冰巖混合線路--一面垂直高差近2300米的巖壁。完成以上這些,攀登者只需要再通過一段刃脊就可以登上海拔8051米的布洛阿特主峰。

  Denis 和 Serguey 在整個攀登過程中均沒有使用氧氣瓶輔助呼吸,當然也不會有預先設置的路繩、營地和存放的物資可供使用。

  攀登開始於2005年7月18日。在整個上攀過程中,這對搭檔總個露營了六個晚上,盡管他們攜帶了帳篷,可實際上只有兩個晚上可以勉強躺下休息。其他時候,由於沒有足夠的空間,兩人只能坐在那兒等待黎明曙光的到來。C1營地位於海拔6100米處,C6營地(登頂前的最後一個營地)則設置在西南巖壁的頂端,海拔7800。登頂的那一刻,他們攜帶的食品已經消耗殆盡,並且也沒有足夠的燃料用來化雪止渴。登頂後的下撤過程中,疲勞和饑渴困擾著哈薩克斯坦人,最終他們被迫選擇了第七次露營。

 

  攀登者在清理6500米處的露營地

  M6,6B,A2以及高度的暴露感:

  西南巖壁的冰巖混合線路的難度約為M6,整個巖壁的傾斜度在45º-70º之間。接近頂峰刃脊的那段路線尤其艱難。

  “巖石的質量非常糟糕,但構造情況卻剛好相反”Denis 說道。“路線表面的侵蝕狀況並不都是很理想,這使得有些時候,攀登者不得不在上攀過程中采用後仰姿勢――這無疑進一步加大了上攀路線的難度。由於長年雪崩的沖刷,線路上部的巖石變得異常光滑。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在巖石的保護點上做出高難度的姿勢實在是太困難了,”Denis 說道,“幸好我曾經和 SimoneMoro 在歐洲攀登過一些巖石路線--這也是我在給布洛阿特峰的新線路設定難度等級時唯一可以參考的經驗。”根據 Denis 的估計,新路線的難度在5C到6B之間,外加4米的器械攀登路段(難度A2)。

  惡劣的天氣:

  該說說天氣了,好天氣“窗口”剛打開,Denis 和 Serguey 就出發了――事實上,上攀第一天的天氣確實非常棒。然而隨著攀登的不斷進展,天氣狀況也在逐步惡化。當他們在第五天早上醒來是時,不得不面對糟糕的天氣和厚厚的積雪――這無疑增加了遭遇雪崩的可能。

  到了第六天,天氣就只能用“可怕”來形容了,可哈薩克斯坦人依然選擇在第二天早上沖擊頂峰。幸運的是,7月25日那天早上的太陽很好,陽光的照射為他們的沖頂提供了很好的能見度。可是當他們下撤時,天氣狀況開始惡化,迎面而來的大風、嚴寒以及逐漸聚攏的雲層都使得下降變得非常艱難。兩位攀登者最終選擇在7200米處停留過夜。幾小時後,他們頂著濃霧繼續下撤,最終在夜幕降臨前回到大本營。

  唯一可以確認的登頂記錄:

  盡管整條路線非常困難,兩位哈薩克斯坦攀登者依然努力在巖壁上尋找到一條相對合理的線路,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風險。“我們盡力去尋找最不危險的路線。”Urubko 說道。

  除了一支伊朗隊伍的“疑似登頂”,兩位哈薩克斯坦攀登者應該是今年僅有的登上布洛阿特主峰的人。據報道今年大約有60名攀登者聚集在布洛阿特峰的大本營,最終大多數都受阻於持續不段的惡劣天氣以及山上過多的積雪。

 

  DenisUrubko 登頂

  資料鏈接:

  2005年7月25日,哈薩克斯坦人DenisUrubko和SergueySamoilov在布洛阿特峰的西南壁以“阿爾卑斯+新路線”的方式成功登頂。除此以外,今年沒有任何人成功登頂布洛阿特。

  DenisUrubko 被認為是當今攀登界的頂尖選手。去年,他和 SimoneMoro 在 Baruntse 北壁開辟了一條新路線,並且還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於夜間登頂安娜普爾娜。Denis 已經九次登頂8000米級別山峰。2003年7月18日他就登頂過一次布洛阿特,那次是傳統路線。有一次法國登山家 Jean-ChristopheLafaille 在登頂後的下撤過程中肺部出現嚴重癥狀以至於無法獨立行動,Denis 和美國人 EdViesturs 連夜出發,聯手挽救了 Lafaille 的生命。

  Denis 登頂過很多山峰,也曾很多次為了救助其他遭遇危險的攀登者而犧牲自己登頂的機會,盡管這其中很多人和他素不相識。這為Denis 在登山界贏得了崇高的聲望,雖然他沒有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別山峰--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做到。

  1957年6月9日,HermannBuhl、KurtDiemberger、MarcusSchmuck 和 FritzWintersteller 首登布洛阿特。考慮到它的傳統路線的技術難度不大,布洛阿特一直都被認為是14座8000級別山峰中相對容易的一座。但是數據卻顯示它比傳說中危險的多。

  目前約有300名登山者登頂過布洛阿特。它的登頂/死亡比率為7%,非常接近珠峰的9%。

  有趣的是,數據顯示出的結果和人們的一貫觀點剛好相反:那就是布洛阿特峰正在變地越來越難以攀登!截止1990年,攀登布洛阿特峰的死亡率是5%,可是從1990年到2004年的這段時間,死亡率一下子激增到8.6%,幾乎兩倍於同期攀登珠峰的死亡率(4.4%)。

  在過去,攀登珠峰的死亡率曾高達37%,而那時布洛阿特的數據只有5%,現如今,情況剛好顛倒。這無疑提醒攀登者絕不可以輕視布洛阿特。

  海拔8051米的布洛阿特位列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第12位,同時它也是喀喇昆侖山脈的第三高峰。布洛阿特坐落於巴基斯坦境內的Baltoro冰川上部,通往這座山峰的主要道路均要穿越喀喇昆侖山脈中段。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