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名稱:克裏雅山

  山峰高度:海拔7167米

  是否為未登峰:否

  一、基本情況介紹

  雄偉的昆侖山脈,巍峨聳立於藏北羌塘高原與南疆塔克拉瑪幹沙漠之間,是中國的龍脊。充滿神話色彩的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昆侖山脈擁有數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7000米左右的山峰也有不少。除去慕士塔格等高山以外,克裏雅山,這個深藏深山的“烏金貝隆(在藏傳佛教中是指存在於現世卻隱藏起來的某個地方)”,具有神奇的魅力--它很高,海拔7167米,山勢比較平緩(南坡平均坡度只有30度),所處地域氣候幹燥,降水較少,蒸發量大,雪線高度在5800米--5900米,從衛星圖上看,克裏雅山南坡發育的冰川形成一個巨大的如蘆薈枝葉般的圖案,鑲嵌在廣袤的藏北大地,從主峰向南延伸出一條如鯉魚脊背般的山脊,直達海拔6000米處。根據GOOGLEEARTHMAP分析,攀登的難度在7000米級的山峰中應該相對比較小。據中國百嶽網站資料,1986年,日本登山隊首登,具體資料未知。

  二、歷史資料

  此山進山路線比較漫長,不論從民豐、且末返翻越克孜勒阿特達阪,還是從於田翻越硫磺達阪進入,均需20天以上的時間。

  清末官修的《於闐縣鄉土誌》則記載:“克裏雅河發源於克裏雅山,有路通後藏”,“後藏”即是西藏的阿裏地區。《於闐縣鄉土誌》還詳細地記述,從(於闐)縣治南行1430裏即是新疆與後藏的交界處。

  這條古道被稱為“克裏雅山口道”,從今新疆於田縣沿克裏雅河南行,通過慕士山(海拔6600多米)和瓊木孜塔格山(海拔6920米)之間的克裏雅山口,進入西藏。至今,在普魯村北還保留著阿拉叫依古驛站,在新疆和西藏的交界的克裏亞山口保留著唐代的罕坦木帕夏古堡。

  公元1717年,盤踞新疆的叛匪策妄阿拉布坦從克裏雅山口道進入西藏;1723年,有野心的青海親王羅布藏丹津也是從這裏逃往西藏的;1878年,清軍追殺*青海白彥虎時,這條路被毀,“溪徑遂絕”;1906年。英國人斯德納聲稱從此山到印度有舊路,後來就有人以身實地考察抵達喀浪奎依遇到急流不可進,乘皮筏而下,未到雪山一半,因高山缺氧而返回。

  1929年春汛前,吾拉音率人沿山間河谷窮極河源,在中途深谷中的險要地帶,他不得不丟棄馬和驢,靠人力肩扛背馱行進,到達高山湖泊時,只剩下幾個隨從和一袋蘋果……冰山下的湖泊匯聚在由南向北傾斜的山間盆地中,十條雪融溪水潺潺入湖,他們在湖的東北角找到了出水口,湖水清澈冷冽,可以看到湖中的花崗巖石清晰的紋理,吾拉音朝湖口投下了蘋果……半個月後,精疲力竭的吾拉音回到了於田縣城,當人們將一盆從山上漂流下的蘋果遞給他時,吾拉音確信那座高山湖泊就是克裏雅河的源頭。吾拉音死後葬在了昆侖山,他發現的高山湖泊被人稱做吾拉音庫勒。

  1950年,解*放軍獨立騎兵師一支30多人的小分隊從新疆於田縣出發,向喀剌昆侖山挺進,從昆侖山中探出一條路。實際上,他們就是沿著《於闐縣鄉土誌》所載的路線進發的。1951年,王震將軍率部開始在克裏雅河上遊河谷修築新藏公路,但在爆破時遇到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喀拉塔什山的爆發,於是遂放棄修築新藏公路(改由1956年動工修建新疆葉城到西藏普蘭全長1465公裏的新藏公路。)新藏公路修通後,極少有人再走克裏雅山口進入西藏,這條穿越昆侖山的古道就逐漸被廢棄。

  近年來能查到的資料僅有:1992年日本克裏雅源頭探險隊首次到達克裏雅達阪新疆一側;烏魯木齊探險協會及北山羊俱樂部分別於2005年2月、6月兩次到達阿克奇火山地區。

  三、具體路線

 

 

  此路線逶迤於海拔5000米的高原之上,沿途既保存著有千年歷史的古代遺跡,更有國內最壯觀的火山群、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群和諸多少有人知未曾被攀登過的雪山。路途的危險和困難主要來自於氣候變幻不定、高海拔適應、沿途無補給和部分地區無淡水。但在準備充分的前提下,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從普魯村出發沿著克裏雅河上行,翻過5114米的硫磺達板,進入了平均海拔5000米的烏魯克高原盆地,也是著名藏北高原無人區,那裏水草豐富,野牦牛、野驢和羚羊眾多,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在這人跡罕至地區分布有兩個大的高山湖泊和14座火山,其中,被稱為亞洲一號火山的阿其克庫勒火山曾於1951年噴發,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活火山。從普魯到達火山口約130KM,行軍需7天時間。

  自此以後,再用約15天的時間向南行軍,經阿克蘇河谷和阿特木蘇河谷,翻越兩個5000多米的達阪和5500多米克裏雅山口,到達邦達錯和郭紮錯之間的高原臺地(約5100米),再向西北約30公裏,抵達海拔5200米的克裏雅山腳大本營。開始進行登山探險活動。視時間、經費預算和人員身體情況,選擇在登山探險活動結束後,以徒步或者乘車方式再向西行軍200公裏,抵達界山達阪的新藏公路,乘接應的越野車返回新疆。整個徒步行程約400-500公裏。

  在翻越克裏雅山口抵達藏北的在徒步穿越中段昆侖山的腹地的過程中,可親歷隱藏在崇山峻嶺間的峽谷、雪峰、火山、湖泊以及自舊石器時期到上世紀50年代初的歷史遺址,以及遼闊壯美的藏北荒原。

  四、沿途景觀

  進山過程中經過的景觀:

  柳什塔克

  海拔6596米,又名庫臺克力克山。著名的和田玉就產於此,玄武巖的山山體高度在6000米以上,形成一道直插雲霄的山脈,稱柳什塔克山。如果你有機會到南疆,在民豐、於田一帶正好極其幸運地趕上一場好雨,你可能會看見昆侖山,那道最高的雪山就是柳什塔克山,她徹底阻擋了南來的水氣,也阻擋了從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上揚起的塵埃。”

  1號火山

  位於阿什庫勒東南2.5km,據報載該火山曾於1951年5月27日爆發,火山形態保存完好,可能是本區最年輕的一座火山。外形呈對稱的截頂圓錐狀,相對高度約150m,坡角35度左右,火山口為一直徑120m的圓筒狀深凹鍋底狀,內深56m,內傾角40度,底部有坍塌堆積的熔巖碎塊。

  2號火山

  位於盆地北緣與1號火山相距9km,錐體規模較大,相對高度264m。從形態上看火山口具復合叠錐構造,可能反映火山沈寂後再度復活的歷史。

  3號火山

  烏魯克庫勒東北1.3km處一個保存完整的火山錐體為3號火山,相對高度僅70--80m,火山錐四周已發育了放射狀沖溝。錐頂為內陷的負地形但底部比較平坦,北高南低向南開口並有積水痕跡。

  此外,烏魯克庫勒周圍還有7座火山,阿什庫勒盆地其他地區還有至少3座火山。

  四大錯(郭紮錯、邦達錯、窩爾巴錯和龍木錯)

  西藏是我國湖泊最多的省區,星羅棋布的湖泊也是這裏的自然景觀之一。藏北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湖群區,部分資料顯示窩爾巴錯是最高的湖泊,湖面海拔5177米,面積89平方公裏,鹽水湖。邦達錯,湖面海拔4902米,面積106平方公裏,鹹水湖,邦達錯通過飲水河—泉水河接受窩爾巴錯的瀉水。邦達錯,曾名雅爾錯,湖面海拔4902米,面積106平方公裏,鹹水湖。邦達錯呈橢圓形,1987年8月實測水深3.8米,透明度為1.3米,湖岸退縮現象極為明顯,共有15級湖岸、沙堤。郭紮錯,我國海拔最高的面積在1000平方公裏以上的大湖,形狀像個蠶豆,臥於昆侖之南。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