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是一種運動,一種休閑,一種境界,一種藝術。曾記得,兒童時代,就喜歡上了垂釣。是一種期待,期待一種成功,一份收獲。因為釣魚具有不確定因素,就富有強烈的挑戰性,更增加了一種神秘,一種刺激,一種人與魚的鬥智鬥勇的快樂。隨著時代的發展,從以前的竹子做的魚竿,有了振出式的玻纖維魚竿,再發展到高碳魚竿,更有海竿,磯竿,以及近幾年風靡的路亞。 大家都是慢慢中毒的,…… 釣魚,尤其是剛入門的垂釣者。總喜歡問:這稈子最大能釣多大的魚?我對這個問題談幾點個人的觀點: 首先,現在對於魚竿的分類是越來越細了。這主要談論的是稈子的調性。 一、稈子的調性說說胴調子。本調子。先調子極硬先調子(1:9調):釣竿受力後主彎曲點在釣竿的最前端(主彎曲點在十分之一處。竿先方向) 超硬先調子(2:8調):釣竿受力後主彎曲點在釣竿的前端偏後(主彎曲點在十分之二處。竿先方向) 硬式本調子(3:7調):釣竿受力後主彎曲點在釣竿的中間靠前(主彎曲點在十分之三處。竿先方向) 中硬本調子(4:6調):釣竿受力後主彎曲點在釣竿的中間稍微靠前(主彎曲點在十分之四處。竿先方向) 軟的本調子(5:5調):釣竿受力後主彎曲點在釣竿的中間(主彎曲點在十分之五處。竿先方向) 胴調子(低於6:4調):釣竿受力後主彎曲點在釣竿的中間靠後(主彎曲點在十分之六處。竿先方向) 這都是以前的對於調性的稱呼,現在不這樣稱呼了。稱,硬調、中硬、超硬。就本人而言,對這稱呼比較感冒!為什麽?因為有不少廠家,把調性很軟的稈子都稱為硬調,對消費者有誤導作用。再則,國家也沒有出臺相應的質量標準,其調性可以是廠家任意標註。造成了有些廠家的比較符合說明,有些不敢恭維…… 自己確定了稈子的調性,還需要結合實際稈子的情況配線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4.5的稈子,一個為1/9調性,一個為4/6調性,假如同樣配0.8+0.4的線組,上了一個3斤左右的魚,其後果就不一樣了。首先,如果是1/9的稈子,因為稈子比較硬,起竿的手法要很當心,很容易造成切線。原因就是因為稈子過硬後魚線受力比較多,稈子對於魚的緩沖就相對減少了;但要是換了4/6調性的稈子,因為稈子的緩沖比較多,往往能達到細線搏大魚的成功。但是,這樣也不是說軟調性的稈子就是好。如果大家明明知道魚比較大,密度也大,需要上速度的時候。大家配大的線組,1/9調的可以直接把1斤多甚至2斤的魚飛出來,盡量減少溜魚時間,在4/6調稈子溜一條魚的時候,也許就可以飛上3條了。 二、稈子的長度再一個,我在搏大物的時候,就喜歡用長點的稈子。原因:作戰半徑大!試想一下,3.6的稈子上了20斤的魚,要溜翻容易還是5.4的稈子溜翻容易,大家可想而知。當然,可以采用失手繩,其目的也是增大作戰半徑。(暈了,我沒掛失手繩還總上大的,掛上後還沒釣過大的,呵呵) 三、溜魚的技巧 此類文章,許多論壇都有。我只說幾點 1稈子角度最重要,小於20度 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拔河狀態了,十有**斷線。一定要保持45度或以上角度。 2讓魚帶符合跑,讓你背100斤大米跑了100累不?呵呵 3敵強我弱,敵弱我強,也就是俗話的四兩撥千斤。 釣魚啦 四、保持良好的心態,不可急噪,多讓魚嗆水。四、合理的配製 稈子的大小,強度與線要有合理的配置。調性硬的稈子線組略大,調性軟的稈子略小。有的釣友的線組用的很大的大力馬,有多少稈子的強度比大力馬還大呢?如不註意溜魚方法,很容易斷竿。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