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魚眼看世界

  魚的眼睛看東西成像為穹形,也就是說雙目基本上360度廣角範圍可視,仿生學者與美國海軍根據魚眼的結構,試圖為其潛艇安裝類似的瞭望裝備,只可惜生理學的東西很難100%的運用到實際應用上。

  由於魚眼的特殊,因此我們在垂釣的時候,不管是水渾還是水清,應該盡量減少在釣位邊不停的來回走動,以避免驚嚇魚類。

  二·魚鱗辨動靜

  每一片魚鱗上都有環形紋和幾條扇形紋,這主要是魚類在水中感應來自不同方向和遠近的聲音(相當於聲納系統),即便是無鱗魚類,也是靠光滑皮膚上布滿的微微隆起的粒子,來感知聲音的方向和遠近。

  因此,在垂釣過程中,同樣要避免不停的走動,以免引起地面的輕微震動而傳播至水中,造成魚類受驚。

  三·魚頭感水溫

  魚的頭部特別是腮,並不完全是過濾和吸取水中氧氣,還有一個特別關鍵的作用,就是不停的在自我測試水中溫度和含氧量,而依靠不停的遊蕩來降溫和尋找適宜的水域。

  所以,垂釣前天氣悶熱,氣壓過低,水中缺氧,人都不舒服,何況魚呢?這個時候盡量避免垂釣活動,只能預先打窩,待到比較適宜的時候再行釣事。

  四·魚瞟定深淺

  魚瞟主要是用來確定和調整魚類活動的水層,現代潛艇基本上都是仿照魚鰾的原理,來確定其水中沈浮。不同的水層中除了食物含量多少,還存在水溫和氧氣的不同,因此魚類在上述情況下,能夠隨時根據適合自己活動,覓食,生存的條件,來調節魚鰾的充盈以確定其所處的水層。

  這樣就要求我們在垂釣當中,應該不時的掌握魚類活動的水層,而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便手到擒來。

  五·魚液示警訊

  魚的體液能夠分泌一種只有魚類自己能夠分辨的,不同意思的體液。因為它沒有語言

  ,傳播訊息主要是靠體液,須知水分子是傳播聲音和味道最快的,鯊魚可以在一百公裏以外聞到血腥味。

  而我們在垂釣時,不小心跑了一條魚,往往要等上很長時間,才有口。這就是跑掉的魚受到驚嚇而迅速分泌了恐怖液,當其他魚類獲取訊息後,緊隨其後迅疾逃之夭夭。由於魚類的記憶力不長,因此只要適當的補窩,魚類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不一會還會回來成全你的。

  關於魚類的習性還有很多,譬如巡塘······等等,在此請恕鰲述,根據本人多年養魚,垂釣的經驗,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