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懸墜釣,然而懸墜釣法上大魚的機會居然比不上傳統釣,在垂釣的實踐中我發現懸墜釣難釣大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釣位的限製
懸墜釣法對釣位是有一定要求的:
(1)要有一定的水深,至少魚漂要能站得起來,而懸墜釣的魚漂一般都較長,最短的也有十幾厘米,加上子線長度,那就要求水深至少要在40厘米以上。而傳統釣法卻沒有這些限製,有些時候,如開春大鯽大鯉往往靠邊覓食產籽,傳統釣往往能從三十幾厘米的水草邊、草洞中釣起大貨;而懸墜釣因水深的限製只能望魚興嘆。
(2)懸墜釣法要求釣位周邊不能有障礙物,否則影響拋竿;而傳統釣卻不然,大樹下、障礙旁都能伸竿。比如說夏釣蔭,大樹下的陰影中,傳統釣往往能釣起大鯿;而懸墜釣法可能連竿都拋不出。
(3)懸墜釣法要求窩點基本平整,否則影響釣餌在水下的狀態,這點在野釣尤其重要,有時明明覺得是個好釣位,但幾竿下去魚漂目數相差太多,可能一會兒漂尾沒入水中,一會兒可能連魚漂都浮不上來。這時候懸墜釣就得放棄窩點,重新選點。
傳統釣卻沒有這方面的限製,只要鉤墜到底就行了;而水底有障礙物的地方往往是存大魚的窩點,這點在野釣水庫時尤其明顯。
二、竿長的限製
懸墜釣法竿長從3.6米到5.4米,超出5. 4米基本都不用了,因為竿長一是重,二是影響拋竿,必須要裝大漂,否則遠了連漂尾都看不清,那還釣什麽魚?而傳統釣法,八米、九米、十米都不在話下,釣得遠,釣得深,上大魚的機會自然就多。在水庫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5.4米的竿,拋到最遠點,水深只有3~4米,換6.3米的竿,拋在5.4米窩點前面一點,可能就有5~6米的水深。
三、餌料的限製
餌料對懸墜釣法是有限製的。首先是誘餌,由於懸墜釣法誘釣合一,在大水面垂釣可能會拋投一些大比重的粉餌打窩,顆粒餌一般加得較少,靠的是霧化引魚,誘魚,認為加了顆粒餌,魚吃飽可能就不吃釣餌。在小水面釣可能根本就不打窩,靠的是商品餌本身的誘食成份霧化來引魚聚窩。傳統釣法誘餌一是量大,二是加了大量的顆粒餌,小魚不可能將誘餌都吃完,而大的顆粒餌正是大魚眼中的美食,大魚戀窩不走,自然中魚率就高了;其次是釣餌。懸墜釣法用的是商品餌,味型不外乎香、清香、濃香、腥、濃腥幾種。而傳統釣蚯蚓、米飯、紅薯、蛆蟲、菜葉、蚱蜢,都可作餌,味型狀態自然,大魚當然愛吃。
四、頻繁拋竿對大魚就餌的影響
懸墜釣法講究的是窩點的霧化,餌料的霧化狀態,釣餌松散,方便魚類就餌,一般釣餌的化散時間也就是3~5分鐘,必須起竿換餌,而大魚的警惕性一般都較高,頻繁的拋竿換餌勢必影響大魚的就餌,特別是大鯉,狡猾是出名的,這就是為什麽傳統包食釣多上大魚的原因。
五、流水對釣大魚的限製
流水釣懸墜是最不願意遇到的一種情況,一是走漂,二是影響窩點內餌的霧化,餌料留存少,所以懸墜釣只能選擇走水不太厲害的緩流,遇到走水厲害的窩點只能放棄。而傳統釣法卻不在乎,流水的橋洞邊往往聚有鯿魚、大黃梢、大翹嘴魚白,有流水時釣餌經沖刷後反而會激起魚類就餌的欲望。
六、窩點的限製
懸墜釣法,選定釣位後需要較長的時間發窩,確證無魚才換位再重新引魚聚窩比較費時,實際釣魚的時間短,中大魚的機會當然就少了。而傳統釣能夠同時打三四個窩輪釣,甚至打十幾個窩都可以,機動性好,哪個窩點有魚就在哪個窩點多釣會兒,選擇的余地大,上大魚的機會就多。
七、釣組的限製
懸墜釣法多用細線小鉤,又大多是無倒刺鉤,如果想要釣大魚,大鉤粗線當然也可以,但總比不了傳統釣的線組,因此細線小鉤跑大魚的概率實在是太高了。而傳統釣用7號伊勢尼、2.5號線可能都算小,何況用的是有倒刺鉤。實在控製不了魚時,還可以用失手繩。而懸墜釣法即使用了失手繩,也容易跑魚。因為是無倒刺鉤,往往在魚回頭時,松線就會脫鉤,所以傳統釣法上大魚的機會要比懸墜釣法多很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