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海鬥門白蕉鎮,一海鱸養殖池塘,面積8畝,水深1.8米,4臺增氧機(圖1)。2012年3月中旬從旁邊池塘過塘10萬尾規格5 cm左右的海鱸魚苗。

  4月12日中午,海鱸出現上浮,在水面下漫遊或停滯,俗稱“遊水”,養殖戶用硫酸銅處理後癥狀有所緩解,但次日清晨撈出死魚400余尾。

  4月19日,下大雨。

  4月20日早上6點,海鱸又出現“遊水”,7點40分到現場,池塘中有大量“遊水”海鱸(圖2~5),並有少量死亡(圖6)。用簡易測試盒檢測水質,氨氮0.6 mg/L,亞硝酸鹽0.3 mg/L,溶解氧2.0 mg/L,pH值8.0。水瘦,渾濁。解剖見“遊水”海鱸鰓絲出血,無其它明顯異常癥狀。8點,外潑“速解安”6包,半小時後,海鱸“遊水”現象緩解。

  4月21日,無“遊水”現象。撈出死亡海鱸20余尾,為前一日死亡的魚。

  分析:1、“遊水”是海鱸養殖經常發生的一種現象。本病例“遊水”發生在大雨後第二天早上,發病池塘透明度高、溶解氧低,亞硝酸鹽也較高,是缺氧引起的海鱸“遊水”。“速解安”對缺氧引起的“遊水”有較好的效果。

  2、本病例海鱸養殖塘為新塘,第一次“遊水”前,水比較肥,水中藻類多,用硫酸銅處理“遊水”後,水中藻類減少,水瘦,變渾濁,容易導致缺氧。解剖見“遊水”海鱸鰓絲普遍出血,可能是患過氣泡病或外用硫酸銅刺激引起。(利洋研究所 雷燕提供 2012.05.24)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