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底層肉食性魚,趨暗避光,多為夜間活動。棲於亂石多樹根等水底淩亂處。夜間出遊尋食,躲到近岸處。釣法為串鉤底釣,並且拴在上面的鉤上魚率高。誘餌用小泥鰍最佳,魚鉤鉤於魚尾部或脊背皮層,活餌在水下方針顯著。實踐證明,運用羊肝釣鯰作用也適當的好,切手指粗的肝條穿於鉤上,小泥鰍不方便帶著且易死,羊肝帶著方便,腥膻味強,即便放臭了也不妨,照咬不誤。鯰魚攝食高峰期在天亮至午夜前這幾個小時,若找準釣窩,這幾個小時便可獲量頗豐。鯰魚咬鉤兇狠,魚訊體現是竿尖舉措大,魚鉤吞得深,因而需備推退鉤器,將魚鉤卡在退鉤器前端凹槽裏,向裏推頂,摘下鉤後從魚嘴中順出。如無退鉤器,用手術專用止血鉗亦可。

  鯽魚:鯽魚咬鉤特點是竿稍接連點動。如果稍大的鯽魚,點動往後便會回線,那是鯽魚銜餌昂首帶起鉛砣所造成的,鯽魚力小,無法扯走鉛砣,帶起一下復又回落,魚線便松下來。回線簡直可說是鯽魚特有的咬鉤體現形狀,一看回線,根本便知是鯽魚無疑。不少釣者對此不甚了解,見竿點動兩下再無動態,便不去答理,並未發覺魚線已松,其實魚已咬上,不提無異於放生。當然,回線多為大鯽魚所造成的,但也不掃除草魚鯉魚等咬鉤的回線表象,吞餌銜鉤後,若他的遊向恰好是朝岸而來,那麽天然也就呈現回線了。

  草魚:中層魚,夏秋漲水期多奔河頭,流連於吞沒的草灘莊稼地。草魚咬鉤魚鯉魚不相同,中小草魚咬鉤,竿稍呈不斷點頭哈腰狀。大草魚咬鉤有時是竿稍較大起伏唿扇,鈴根本不響。有時是竿稍緩慢勾頭,一勾不起,並相對中止頃刻鈴不響,竿稍也不點動,與鄰竿比較,僅僅竿稍彎曲度加大,釣者懷疑是定線過緊。時常在釣者優柔寡斷的時分,竿稍已大起伏紮下去,竿柄撅起,竿體前滑……再不提竿,竿將走矣。別的有個格外表象尤需註意,草魚上鉤常會顯得出奇溫柔,在你搖輪收線的時分,不知道是怕疼仍是怎樣,它會順線跟來,竟似自動合作通常。提竿時手感很重,搖著搖著重量變輕,有時竟似空鉤無物,常令缺乏經驗的釣者不堪懷疑。直至近岸,這才建議強烈抵擋,在水下嘩的一個翻身,掉頭逃命。遮一下常常非常迅猛有力,魚去竿空了。最重要的搏魚預備是當令將輪上曳力設備再略加旋松,以備大草魚激猛竄逃時自若出線,有時一出幾十米,將大草魚榜首回合反掙沈著化解。然後再來第二第三回合,草魚不似鯉魚那般體力十足,往往幾個回合便肚皮朝天,束手待斃了。

  青魚:中下層大型魚類,雜食性。喜食螺獅肉,也食蚌肉,蚯蚓,小蝦等,亦茹素餌。誘餌用螺獅最佳,就地取餌。用石塊將硬殼敲碎,連碎殼一道掛於鉤上。別的也可將螺肉,蚌肉或蟹肉等絞成餡,和於面餌中,加少量鹽。肉餡份額要在一半以上,以添加腥味。此餌作用好,且可兼釣鯉魚等。青魚咬鉤時,一口吞下,但咬鉤後往往暫不遊動,少頃才慢慢遊走,竿稍直接彎下,青魚體大力猛,鉤線要有較大強度。 翹嘴鲌與馬口:均為肉食性中上層魚,馬口大者重可過半斤,我還曾見過二十斤以上的翹嘴鲌。喜食小魚,小蝦,蚯蚓和昆蟲,亦食素餌,活下最佳。釣法用海竿串鉤,浮釣底釣均可,有一種拖釣法作用不錯,用大海竿串鉤,上小活蝦,打得越遠越好,鉤入水後即可勻速搖輪收線,使鉤餌在水中呈遊動狀,魚追食搶吞。我在水庫曾見有釣者用此法一天釣獲翹嘴鲌上百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