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水體溫度較低時,很明顯各類魚都喜歡到向陽的水域活動覓食,很少到大片陰坡和濃蔭蔽日的水域活動,也不會長時間在水溫較低的深水處待著不動。初春與晚秋,背風向陽的淺水處白天在日照下較為溫暖,魚兒愛到此處來遊弋覓食。而早晚夜間溫差大,淺水處水溫亦下降快且降幅大,魚兒通常會龜縮到水體相對溫暖的深水區去。並且在此季節,隨著晝與夜水面溫度的升降,魚兒也會隨之日浮夜沈。相反在夏天高溫季節裏,早晚和夜間淺水區涼爽宜人,魚喜趨之。而白天隨著氣溫水溫升高,魚兒則逐漸移向深水處。烈日當頭、酷暑難耐的盛夏正午,魚兒一般在池塘最深處龜縮不動。若循以上規律“找魚”,基本可覓其蹤跡。當水溫升到20℃一23℃時,魚的生理狀態最旺盛。特別是春末夏初(谷雨至立夏),魚兒們為了準備產卵,必須大量攝食吸收營養,繁殖下一代。所以這時正是釣魚的黃金季節。晚春、初夏、仲秋前後這一段時間,水溫和氣溫大體上都保持在23℃左右,是一年中釣魚的有利時機。只有蘭伏天氣,盛暑酷熱,鼓都遊到深水避署,很難釣到。初秋(立秋到處暑)時,魚兒為了育肥度過漫長的冬季,會再度出現攝食高峰。所以,立秋以後到上凍之前,是一年中釣魚的第二個黃金時節。到了冬天,水溫下降到10℃以下。南方天寒地凍,北國萬裏冰封,魚的生理狀態變得遲鈍呆滯,伏在深水不動,幾乎完全停止攝食。所以,整個冬季,南方只有在天氣晴朗,日照充分,水溫超過10℃的深水裏,北方只有在一九,二九,五九,六九,冰下深水溫度高於6℃時,可釣上魚。池塘垂釣則不同。特別是隨著近年來釣魚熱的興起,農村養魚戶為了廣開財源,有的利用天然溫泉修建養魚池,有的池外罩上塑料大棚,棚外天寒地凍,棚內溫暖如春,不但能釣鯉魚鉚魚,還能釣亞熱帶魚類羅非魚。人為地提高水溫,賣票冬釣,已不少見。這就和天然水域的情況不同了。

  魚類離窩遠遊,也有徊遊的規律,這和水溫、餌料、產職都有直接的關系,養殖學上把它稱為“適溫徊遊”、“索餌徊遊”和“產卵徊遊”。適溫徊遊就是原來棲息場所的溫度高於或低於魚適宜生活的溫度時,它們會離窩遠遊,尋找溫度適宜的地方。例如春暖花開時,它們會從深水區遊到水淺的地方活動覓食,盛夏淺水溫度高,寒冬淺水溫度低,魚兒會遊回深水區避暑和越冬。索餌徊遊就是離窩尋找食物。在天然水域裏,魚是四處覓食的。在河川、湖泊、水庫裏生活的魚,都喜歡棲息在靠近岸邊有水草的環境。早晨白LK以後開始活動,在草邊覓食。到了中午,逐漸向探水處遊動覓餌。傍晚又逐漸往棲息場所徊遊。漁諺“一日三遷,早晚溜邊”,講的就是這個科學道理。除非棲息場所附近已沒有食物可覓會被迫轉移,大體上它不會離窩太遠,只到附近覓餌,吃飽了又會回到老窩來。這就叫“老窩在,不遠遊,遊必有歸”。產卵徊遊是離窩尋找生兒育女的地方。在產卵期,如果它們的棲息場所附近有水草茂密無流速的淺灘,可作為“產床”,它們便會在附近就地產卵。如果沒有這種條件,魚就會雌雄親魚成群,做遠距離徊遊,到上遊的淺水灘塗水草繁茂的靜水.區生兒育女。產卵後就在附近覓餌育肥。當然,在產卵期釣魚,就要跟它到江河上遊淺灘水草繁茂的地方下魚鉤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