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有釣法中的誤區

  “調目”與“釣目”

  調目的主有作用是:找底的參考點、靈鈍的分界點和觀漂的視標點。一旦調目確定後,一般很少改動。

  釣目的主要作用是:調整子線和釣餌在水底的位置,以便匹配魚情。

  即通過上推或下移浮漂在主線的位置,使雙餌出現“上鉤懸浮、下鈎觸底”;“上鉤觸底、下鈎躺底”;“雙鉤躺底、子線小彎”;“雙鉤躺底、子線大彎”4種狀態變化。前2種是“靈”的狀態適合生口魚,後2種是“鈍”的狀態適合滑口魚。

  為什麽調整“釣目”,就可以改變子線和釣餌的位置呢?通常的理解是:上推浮漂,延長了水線,魚墜向下降,使子線彎曲,魚餌躺底,線組變鈍。

  反之,下移浮漂,縮短了水線,魚墜向上升,使子線蹦直,魚餌離底,線組變靈。

  由於線組在水下是看不見的,上述的觀點就約定俗成,變成釣魚人的操作指南了。

  但偏有好事者不信邪,將上述的操作在大魚缸裏做了實驗,結果發現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那麽回事,看圖:

  圖中可以看到,上推浮漂並沒用使魚墜下降,子線也沒用任何變化。只是隨著浮漂上推,漂尾在一目一目的上升。只有當再上推浮漂,漂尾的目數不再增加時(大約要升6-10目),魚墜才開始下降,子線才隨之彎曲。

  同樣,下移浮漂並沒用使魚墜上升,釣餌也沒有離地,只是隨著浮漂下移,漂尾在一目一目的下降直至沒入水中。只有當釣餌很輕、漂尾又比較粗時,下移浮漂才能稍稍改變釣餌的位置。

  可見現有的釣法中,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往上或者往下移動浮漂(6-10目以內),就可以改變子線和釣餌的位置的看法是不確切的。

  其原因是:裝餌後的線組,它的重力要大於浮力,上下升降浮漂,其浮力只發生微小的變化,不能打破線組的平衡關系,子線和釣餌的位置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對於這個誤區,很多釣魚高手心知肚明,如化紹新老師打比賽,就用加小鉛皮對應魚口的變化。但這也只是極少數超一流釣手,敢於在90分鐘的釣魚比賽中玩絕技。

  所以,當大多數釣魚人小心謹慎的上下調整釣目時,水下的子線和釣餌的位置根本沒用出現任何變化,只是看不到而已。

  2、調漂器釣法

  使用調漂器釣法,能很有效的控製子線和釣餌的位置,從而適應魚口的變化。另外還可以通過觀察漂尾釣目的高低,判斷出釣餌在水底的位置變化。

  調漂器的調漂(半水調漂)

  空鉤半水調漂:將調漂器向外擰至一半的位置;調目設在漂尾中間的區域。

  找底和施釣

  找底:上鉤搓餌找底。

  釣目(調漂器釣法調目與釣目相同):與調目一樣,如調6釣6。

  釣中的調整

  調漂器往外擰,浮漂上升,向上拉動雙餌,使線組變靈。

  調漂器往裏擰,浮漂下降,雙餌臥底子線彎曲,使線組變鈍。

  如需調整為釣離底,而調漂器自身調量又不足以完成,可將相當配

  重取下,並向下移漂來完成。(前提是:在調漂時,有針對性地預置配重。這是用好調漂器應該掌握的實用技法)

  3、調漂器實戰用法

  釣場如賽場,雖不至於拼個你死我活,但也要分個上下高低,如果釣技差不多,快-慢就決定成敗。面對魚情和釣情的不斷變換,你有方法快速應對麼?調漂器可助你一臂之力。

  窩裏魚厚截口多怎麽辦?

  魚口變滑怎麽辦?

  魚口變輕怎麽辦?

  魚層離底怎麽辦?

  鈎小(大)跑魚怎麽辦?

  上魚連桿時斷鈎怎麽辦?

  餌入漿層怎麽辦?

  魚情變化正是環保調漂器發揮作用的時刻。

  1、

  窩裏魚厚——浮漂截口多怎麽辦?

  往外擰調漂器,使線組的重力變輕,浮漂上浮,一來可以放慢下降速度,讓魚追的上,二來可以增加線組的上牽力,將浮漂上出現的停頓和上送信號放大。

  2、

  魚口變滑——浮漂有信號不上魚怎麽辦?

  往裏擰調漂器(或加一個配重),加大線組的重力,浮漂下沈,使雙鉤臥底且子線彎曲,過濾假信號,專逮死口。

  3、

  魚口變輕——浮漂信號微弱怎麽辦?

  先往外擰調漂器,減小線組的重力,浮漂上浮,讓上餌觸底、下餌臥底,如果浮漂有動作不上魚,就往裏擰調漂器,浮漂下沈,如果浮漂沒動作,再繼續往外擰調漂器,浮漂上浮,使上餌懸浮、下餌觸底。反復調整,直到浮漂有動作能上魚為止。

  4、

  魚層離底怎麽辦?

  往外擰調漂器,減小線組的重力,浮漂上浮,還可以去掉配重,使雙餌懸浮。並可下移浮漂,跟上魚群的泳層。(註意此時餌料不能太重)

  5、

  鈎小(大)跑魚怎麽辦?

  換大鈎,往外擰調漂器,換小鈎,往裏擰調漂器,使線組回復平衡狀態,浮漂回到原來的目數。

  6、

  上魚連桿時斷鈎怎麽辦?

  往裏擰調漂器,使線組回復雙鉤的平衡狀態,浮漂回到原來的目數,用單鉤繼續釣。

  7、

  餌入漿層怎麽辦?

  往外擰調漂器,減小線組的重力,浮漂上浮,把釣餌拉出漿層。

  用調漂器釣魚變得很簡單,一學就會,一“擰”就靈。

  “擰”改變了線組的靈鈍狀態

  “擰”調整了釣餌的水底位置

  “擰”迎合了魚兒的吃口習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