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野釣的場所越來越稀缺。不是被人養魚,就是被雜草封蓋,能夠垂釣的地方所剩無幾。而藕塘因為被蓮藕占據,雜草無法蔓延,又能保證魚兒活動、生存的足夠空間,因而成為野釣的絕佳場所。然而,藕塘釣魚也有它的局限性。夏秋兩季,藕葉繁茂,無處下鉤。即使有空隙可以下桿,也因水中食物豐富,水溫相對過涼,收獲不佳。偶有魚兒咬鉤,也可能會被拖入藕梗之中而發生脫鉤斷線等意外。只有到了深冬初春,藕梗爛入水中,新藕還未長出,才是藕塘垂釣的上好時機。冬天,釣魚的人較少,而初春,是釣魚人公認的釣魚黃金時節。在初春,如何在藕塘中垂釣有好的收獲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垂釣經驗,談一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釣位的選擇要合適

  有人說,釣魚“七分釣位,三分釣技”,暫且不論此話對錯與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釣位的選擇對於釣魚來說確實很關鍵。那麽,藕塘中垂釣如何選擇合適的釣位呢?

  1、觀塘貌

  “長釣中,方釣角。寬釣窄,窄釣寬。”這是根據塘貌選擇釣點的經典俗語,在藕塘垂釣中同樣適用。除此之外,藕塘垂釣選擇釣位還要註意以下幾種:①藕塘的出水口和進水口處,往往是魚兒經常活動的地方。②藕塘中藕梗密集而旁邊又有稍大一點的空隙處,是冬春魚兒喜歡的藏身和覓食之處。③藕塘中藕梗和水草連接處,也是魚兒喜歡活動的場所。④微風的天氣,還可以選擇下風口做釣位,效果也會異常的好。

  2、看水色

  通過觀看水色,同樣也能選擇到好的釣位。來到塘邊,不要急著打窩,可以沿著藕塘轉一轉,看一看。水色較渾濁的地方,一般魚兒活動比較頻繁,魚兒密度較高。選擇這樣的地方做窩,會有較好的收獲。如果整個藕塘水色都比較清,你可以選擇水色相對濃一些,一眼看不到底得地方下鉤,效果一定會比別處好。

  3、察魚情

  在同一個水塘中,魚兒活動的範圍其實是相對固定的。這就是有的釣位總是上魚,而有的釣位卻不上魚的原因。假如你經常在同一個藕塘中垂釣,不妨留意一下魚兒的活動。尤其是早晚,魚兒活動會比較明顯,有的甚至會跳出水面。你選擇這些位置垂釣,收獲可想而知。筆者就曾在傍晚收桿之時特別留心了一下,第二天就選了那些位置垂釣,結果整整收獲半斤以上的板鯽二十幾條。如果這藕塘是你初次垂釣,也可以根據水面上的魚星來選擇釣位。經常有魚星冒出,魚星較密的地方都是很好的釣位。

  二、誘釣餌的使用要對路

  選擇好了合適的釣位,但無法將魚誘進窩子,或魚進了窩子不肯咬鉤,那之前的一切都是枉然。初春藕塘釣魚,要根據季節和水情的特點選擇誘餌,釣餌。

  1、誘餌的選擇

  初春的氣溫還比較低,魚兒覓食還不夠活躍,活動範圍不大。要使魚兒能夠進你的窩子,那誘餌對魚兒得有一定的吸引力。要配好誘餌,你得知道魚兒的喜好。初春的魚兒因為即將進入繁殖期,對葷餌的需求比較大。一般都喜歡偏腥的食物,其次才是香味。所以窩料要以腥味為主,香味為輔。既要有細顆粒誘魚,也要有大顆粒留魚。

  我的窩料一般是菜籽餅+南極蝦粉+眾信酒曲紅+酒米。(實踐證明,效果很好)蝦粉是腥味,眾信酒曲紅和酒米是酒香味。雖然只添加了一種腥味餌料,但蝦粉的腥味很濃,不可多加,眾信酒曲紅和酒米也要適量,否則會適得其反。做好的窩料抓起來放鼻尖聞,能聞到淡淡的腥味和淡淡的酒香就行了,如果氣味刺鼻,那就是加多了,誘魚效果反而不好。

  2、釣餌的選擇

  初春垂釣,釣餌的選擇也不能馬虎。這個季節魚兒覓食量小,吃口輕,喜歡葷餌。所以,用面食或商品粉餌的效果並不好。用帶腥味的商品餌能夠把魚誘來,但要魚一口吞下餌團,卻不太容易。因此,這個季節首選的釣餌還是紅蟲和蚯蚓。

  特別是藕塘水質一般比較清,水位比較淺,用紅蟲做釣餌是你的最佳選擇了。紅蟲顏色鮮艷,腥味濃烈,對魚兒的誘惑力是致命的。一鉤橫穿3-5條紅蟲即可,穿多了反而不利於魚兒咬鉤。魚口稀時,穿5條左右;魚口密時,3條就足夠了,甚至有一條都行。

  有的藕塘水色比較渾,水比較深,用蚯蚓也行,效果可能比紅蟲差一些,但上的魚一般相對要大一些,只是上魚密度是無法和紅蟲比的。(在清水藕塘,蚯蚓是無法和紅蟲相提並論的)選擇蚯蚓也有講究。因為魚口較輕,所以要選擇個體小一些,顏色紅一些的蚯蚓掛鉤。掛鉤時一定不要將蚯蚓拍死,也可以掛好蚯蚓後,在紅蟲份或蝦粉中沾一沾再下鉤,這樣效果更好。

  三、釣組的搭配要恰當

  在藕塘中垂釣,桿線的搭配也有講究。臺釣在藕塘中是無用武之地,一般都是長桿短線傳統釣的天下。選擇什麽樣的桿子和線組才會有更好的收獲品呢?

  1、桿子:在藕塘中垂釣,桿子一般選擇9-12米,比較硬的長桿。一是因為藕塘相對較淺,邊上沒什麽魚,用長桿才能選到合適的釣位,才能將鉤輕松的送到釣點。二是因為藕塘中藕梗較多,容易纏線,因而魚上鉤後要能盡快的提出水面,避免繞到藕梗之上,所以桿子不能太軟。

  2、線:初春的魚兒還不夠活躍,力道也小。因此魚線不需要選擇太粗的,線號0.8-1.5的即可。線徑細,相應靈敏度要高一些,對付此時的魚兒吃口輕,效果較好。另外,初春時節鯽魚吃鉤較多,其他大魚幾乎不怎麽動口,所以不要擔心斷線,0.8-1.5的線應付鯽魚足夠了。藕塘垂釣,線不能過長,長2-3米就行,否則容易纏到藕梗上,帶來麻煩,這就是長桿短線傳統釣了。

  3、漂:藕塘垂釣最好使用七星漂,選擇型號小一點的。這樣可以使信號相對靈敏一些,也可以減少刮風時風對浮漂的影響。垂釣之前可以在水桶裏調一調漂,讓鉤子剛好輕觸底。(一般2粒浮漂在上,4粒浮漂在下時,鉤子輕觸底為好)也可以使用立漂,但一定要選擇短身漂,最好就用臺釣中的水皮漂。這樣可以避免漂身過長而絆在藕梗之上。

  4、墜:墜子不要過重,以輕為主。這樣,魚鉤下沈速度會比較緩慢,可以更好的起到誘魚效果。同時,藕塘水底一般腐殖質較多,鉛墜過重容易讓鉤餌陷入腐殖質中,魚兒不易發現,會降低上魚的效果。

  5、鉤:一般選擇有倒刺細條鉤,伊豆4-6號鉤,或者朝天鉤5-6號都行。初春魚兒吃口輕,鉤子太大太粗會影響魚兒吞鉤。如果使用無倒刺鉤,掛紅蟲和蚯蚓不便,容易滑落,一般不建議使用。

  四、垂釣的方法要靈活

  在前期工作都完成的情況下,釣魚的多少就在於你垂釣的技巧了。“釣無定法,但貴在有法”,上魚才是王道。

  1、水色深的藕塘,魚兒一般不容易發現岸上的釣魚人,所以釣近一些或釣遠一些都可以,釣深釣遠影響也不是太大。遇到魚兒咬鉤較慢時,還可以進行提、拉、逗、引來加強誘魚。初春魚兒活躍度不高,輕提輕放,或慢慢的橫向、縱向拖動,都可以讓魚兒更好的發現鉤餌,刺激魚兒覓食的欲望,提高咬鉤率。

  2、水色清的藕塘,魚兒很容易發現垂釣者,因此垂釣時要以靜為主。首先,釣位要選的遠,選的深。其次,垂釣時不要高聲講話或來回走動,最好是坐著或蹲著垂釣,也不要頻繁的站起蹲下。再次,下鉤時要輕,將桿子伸到釣位,輕輕放下鉤子就不要再動桿子了,耐心等待魚兒上鉤。不然,桿影的晃動也會使魚兒受驚,影響上魚。最後,魚上鉤後,要既輕又快的將魚拖離窩子,不然容易驚了窩,後面的魚就難釣了。

  五、出釣的時機要適宜

  出釣的時機也很重要。在不好的天氣或不恰當的時間段出釣,往往會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那要選擇怎樣的天氣和時間段出釣才能獲得較好的收獲呢?

  1、初春氣溫雖然還是較低,但最好還是選擇早晨出釣,效果比較好。一般從早上6點多到上午10點左右,上魚效果比較好。尤其是7點至8點半之間,是上魚的黃金時間段,千萬不可錯過。10點一過,陽光會比較強烈,水皮溫度上升較快,這時,魚兒一般會開始上浮曬太陽,不再咬鉤,所以也不要再堅持,該撤退時就撤退。下午3點之後,陽光開始變弱,水皮溫度開始慢慢降低,這時,魚兒又開始緩緩下沈,這時出來垂釣,效果也可以。一般在4-5點間有一個上魚高峰,5點半之後,就可以收工回家了。

  2、初春的天氣有點春寒料峭,時常有低溫低於0度得情況,遇到這種天,最好就不要出釣了,效果一般不好。這和冬天釣魚不同,冬天氣溫一般都維持在零下幾度到零上10度之間,魚兒適應了這樣的溫度,即使低溫零下,一樣可以垂釣。而初春氣溫開始回暖,突然溫度降的過低,魚兒一時不能適應,就不怎麽會覓食。最好選擇氣溫連續相對穩定的天氣出釣。

  3、連續一段時間晴天,偶爾遇到一個小雨天氣,千萬不要錯過,那是藕塘垂釣的絕佳時機。因為下雨後,爛藕梗藕葉上的腐殖質,微生物會大量流入水裏,魚兒覓食會較為活躍,此時垂釣,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久雨之後的晴天,或者下霧的天氣,微風2-3級的天氣,都是初春垂釣的好天氣,值得一試。

  以上是筆者在初春藕塘垂釣中總結的一些體會,雖然都是一些細小的經驗,但往往就是細節決定成敗,不容忽視。其實這些小經驗,不僅適用於藕塘,在其他水塘垂釣也可以借鑒。釣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在垂釣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反思,才能使自己的釣技不斷提高。

  一點粗淺的認識,不到之處,還望各位釣友批評指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