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地大物博,魚種豐富,民俗風情東西南北相差大,加上歷史悠久,釣魚事業又發達,因此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釣技就產生了。有的歷經幾千年而不衰,只是以後略有改進而已;有的釣了一段時間,由於不符合水情、魚情而被淘汰;有的只局限於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使用,推廣不開。據筆者走南闖北地釣魚、調查,中國的種種傳統釣法不少於100種。下面就其流傳甚廣又有推廣學習價值的主要十種釣法作一些介紹。因為篇幅較長,今天就介紹十種釣法的第一個釣法—浮釣。
浮釣,是一種古老的釣魚方法,即不用錫陀,空鉤掛草或蝗蟲、螞蚱、蟋蟀、蒼蠅、肉塊、魚及面包、饅頭等,使鉤餌浮於水表,釣取上層魚和中層魚。由於鉤餌浮於水表魚易看見人,故繩線要長,釣小魚如小鰷、擬鱎等,線要10米以上,釣取蒙古紅鲌、翹嘴紅鲌、草魚等,要20米以上,在長江裏釣鱔魚、鯮魚,大海裏釣鯊魚,繩線皆要拋出100米以上,手頭或放線器上至少還有100 - 200米魚線,方可施釣。古人用骨鉤系線,穿蝗蟲浮釣草魚、鯿魚。今人在湖泊中用大鉤掛面包、饅頭釣鲌魚,在長江裏掛活魚,使魚在水表逃竄、高躍,釣鳡魚和鯮魚;海上大鉤掛海魚或帶血的牛、羊肉,使魚或肉在水表隨水波翻騰,鉑魚就會來搶鉤。至於用蒼蠅等昆蟲浮釣鰷、鲌魚、鯝魚、鯿魚等就更普遍了。根據這一方法,現代模擬鉤就有一大類—毛鉤,就是用羽毛蓋住鉤子浮釣的,還有的鉤如昆蟲外形,以釣較大的海水、淡水魚類。
浮釣采用的魚鉤有一個特點,不論是釣小鰷、小鲌魚,還是釣大鲌魚、鳡魚、烏魚、鯮魚以及海上釣鯊魚等,都用的是長柄鉤,而不是短鉤,從古至今皆如此。這是因為浮釣的魚在水表掙紮,與空氣接觸,力猛而頻率快,不似在水中雖然力猛,由於水的阻力,其擺尾、轉身、搖首的頻率慢,短柄鉤在水底不易脫鉤,在水表就易脫鉤,故用長柄鉤。有的柄尾有環.有的無環。有環鉤比無環鉤重,易下沈,故除釣大魚外,一般用無環鉤為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