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是原產非洲的中型魚類,在我國除臺灣和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的湖泊中有一些捕撈不盡的遺留種魚能自然繁殖外,其他省區均為池塘養殖對象。我國池養羅非魚的歷史不長,但水產工作者對羅非魚的研究、改良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由於羅非魚的生存水溫以6℃-8℃為致死低溫區間,所以在野外難以越冬。池塘釣取的都是當年養殖5 -6個月即面臨低溫考驗的雜交新種,體重一般不超過500克。
養殖魚類的食性轉移和生活水層可以通過馴化加以改善。羅非魚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成魚喜食浮遊生物、底棲生物、水草、蔬菜以及商品飼料,幼魚階段以浮遊動物為主。池塘中體長2厘米的魚苗經100天飼養可使體重增加到250克,食性也已經定型,具有葷素餌兼食的特征。所以釣者在8月起可以用商品餌、蚯蚓、蝦等魚餌輕易地將它釣到。
然而,屬熱帶性魚類的羅非魚並不耐高溫,它的適溫上限不及鯉魚和鯽魚。當氣溫達到或接近35℃時,人難耐暑熱,羅非魚的攝食也基木停止。這時,我們可以看到水下20厘米處一群呆滯的身影,此時投鉤,魚是絕不會咬鉤的。若逐魚追釣,只會勞而無功。熬過了中午的高溫,羅非魚開始下潛,夏釣羅非魚的基木方法是底釣。但8月起又是羅非魚的交配產卵期,除少數雄魚偶爾咬鉤外,收獲不會太好。人秋後,羅非魚長勢迅速,攝食強烈,9一10月是池釣佳期。其釣法多樣,可歸納成:底釣為主,用餌尚腥,淺水尋坎,引鉤要勤。
底釣用傳統釣組,以聽叫、蝦和其他蟲餌為主,靠植物類誘餌聚魚,憑魚餌的濃腥味誘魚咬鉤。懸墜釣組用誘釣結合的商品餌,其主要誘魚成分是魚粉、肝粉和南極蝦粉,後者還能作添加劑改變其他商品餌的性能而作用於羅非魚有特殊效果。由於羅非魚的活動區域集中在近岸淺水區,索餌有沿等深線尋覓的特點,故誘餌的投撒應該呈橫向的帶狀。在馴化過程中,羅非魚已養成了搶奪沈落餌料的習慣,既能懸起吞餌又能貼底爭食,而民不怕攪水和聲音的幹擾。底棲羅非魚索餌緩慢而細致,當投撒的誘餌與平時投餵的餌料一致時,羅非魚戀窩不去可長時間旺發,但食相遲緩,故必須以引鉤技術刺激它追咬魚餌。“引”的目的是以餌的運動引起魚的視覺註意,以異於誘餌的腥味引其舍誘餌而爭魚餌。釣鯽魚的“引”是垂直或斜著提引,魚鉤離底10一20厘米後再慢慢沈下,釣羅非魚所用的“引”鉤不能離底,是在同一深度上作緩慢的橫向往復拖拽,是移餌於魚。羅非魚的尾鰭和黑色塘鱧魚一樣是圓截形,身寬尾短,不善遊泳,故不能躍起追餌,它的靈敏性在於嗅覺和餌到嘴邊時有短促反應,鉤的平底移動正是針對這一特性而采取的。另外,“引”要控製節奏,即以釣線維持直線,使釣魚竿在基木一致的高度上借旋轉身體橫移20一30厘米後有一個停頓,等待魚咬鉤。有時魚在引鉤過程中咬鉤,釣者可以由控竿中得到類似掛底的感覺,此時不要急於提竿,需稍待幾秒鐘。待魚將魚鉤含在口內才比較穩妥。羅非魚的咬鉤特點是吸鉤輕微,但絕不意味著吞鉤不深。即使池水如鏡,星漂的反應也只有一“星”甚至半“星”的起伏,並經常出現信號稍現即停不見進一步反應等情況。所以釣羅非魚不必將鉤拋得太遠。
羅非魚在等深線上覓食還有一個奇異現象:當水下形成類似階梯的坎坡時,它會選層集結。所以在一個深度引鉤無魚時不妨換個深度,只要在水的透明度以下,哪怕只有幾十厘米深都會有魚。
用懸墜釣組釣羅非魚就不能引了,因為魚餌與水底摩擦會使餌鉤分離,但在起始階段可以通過壓水將殘餌鋪開,即使拋鉤失準也能有誘魚效果。羅非魚在懸墜釣組的咬鉤反應非常清晰,其信號下挫有力,並能一下子將漂尖升得老高。然而在揚竿成功率很高的情況下,其初始沖勁也很厲害,故要用中硬釣竿,子線應不低於I號才能耐得住沖擊。商品餌的特殊成分和不斷溶化的餌微粒不僅能吸引羅非魚潛底,還能將它引離水底懸起咬鉤。在投餵顆粒飼料的池塘中,羅非魚養成了提高泳層在半水中攝食的木領,懸鉤於水的中層也是釣羅非魚的有效方法。有的地方用幹米糠餵魚,飄散的浮餌隨風漂移,羅非魚也會上浮順食,用浮鉤追釣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用餌以蚯蚓為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