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線

  漁線在釣組中有著“一發千鈞”事關成敗的作用。因此,我們對常用漁線的特性應有個基本了解。從形態上,漁線有單股線、絞織線、碳纖維線和陶瓷線等。色澤上有本白色、煙灰色、暗綠色、黑色等。下面就漁線的性能、選購、測量、使用、保養和更換,作一粗略概述。

  常用的漁線型號:常用的漁線型號有:0.4號(線徑0.104毫米)、0.6號(0.128毫米)、0.8號(0.148毫米)、1號(0.165毫米)、1.2號(0.185毫米)、1.5號(0.205毫米)、2號(0.235毫米)、2.5號(0.260毫米)、3號(0.285毫米)、3.5號(0.310毫米)、4號(0.330毫米)、5號(0.370毫米)……一般本白色或煙灰色接近水色,其隱蔽性較好。

  怎樣選購漁線:近些年來我國漁具市場如雨後春筍,發展十分迅猛。漁線的品牌更是琳瑯滿目,魚龍混雜。因此,要想買到滿意的漁線,就必須多長一個心眼。正規的名牌漁線,質地柔軟,圓潤、表面光潔度好、結節強度大、耐磨性能佳。目前市場上各種品牌的漁線,優劣好壞混雜在一起。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標註的號數與線徑不相符,甚至誤差很大。比如標註0.8號線,線徑應為0.148毫米,但實測是0.205毫米,屬1.5號線;標註1.5號線,但實測線徑是0.235毫米,應為2號線……徒手選購漁線時,一看標號,二用目測(憑眼力)。有些小型漁具店,陳線與新線混在一起,購買時為避免買到陳線,不妨拉出一節線頭,用手拽拽看,若是好線不易拽斷,若是黴變線或劣質線,一拽便斷。用此法購線,一是粗細可以滿意,二是可以避免購進劣質線。

  漁線的測量:一般名牌線,標號和線徑基本是相符的。但雜牌線其標號和線徑誤差則很大,為弄清實際線徑,則須用精密儀器測量,即用千分尺測量,可以精確到0.01毫米。然後在線盤上貼上實際標號。這樣,用線時便可準確選用。

  漁線的臨場使用:垂釣時需用何種型號的漁線,一般視垂釣水域和對象魚而定。在江、河、湖、水庫多大魚水域,線徑宜粗些為好;在養魚池或單一精養鯽魚為主體的水域,以1號線為佳;在野生小型鯽魚水域中,以0.8~1.2號線為宜;在釣猾魚之水域中,線越細越好;靜態水域宜用細線,動態水域宜用粗線。簡言之,釣大魚用粗線,釣小魚用細線。合理的用好線,是垂釣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為了增加獲魚率,有經驗的釣手,釣線多選用下限,即鉤線向小而細靠近。2002年10月21日,老練的釣手陳鳴,用3號伊勢尼型小鉤、1.2號細線,經過25分鐘的遛搏,成功地釣起了一尾7千克的大鯇。當然筆者並不贊成垂釣中的冒險,提倡鉤線的選用,應與所釣對象魚個體相匹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