餌料瑣談
眾所周知,垂釣是靠餌料把魚引誘過來後,才能達到目的.魚的口感與它的生活習性和環境息息相關,比如南方的鯽魚與北方的鯽魚就有很大的差異.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南方的魚大多吃的是當地所剩下--富裕的農副產品下角料,如:花生麩、菜子餅之類的,北方如麥麩等等其他的東西。
2:越貼近魚生存環境生長的餌料,魚吃得就越安心.
3:魚的生長,靠的是所攝取餌料裏的營養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一年四季魚兒所處的季節不同,而且所需的營養也有所不同.比如什麼春葷夏淡什麼的,但這不是絕對的,有時環境、水質、天氣或人為因素等等,會突然或逐漸的改變其習性.
4:同一地方的大魚與小魚,因其生長期和餵養的習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的說,如:魚苗在飼養期,就我們本地而言,大多餵的是麩子或比重比較輕的飼料,造成魚大多數魚的上浮,在大點的魚,餌料比重就有所增加,而且飼料所含的營養也有所不同。這樣就造成同一塘的魚,大小不一口感輕重不一。
5:競技比賽,大多是在池塘裏進行的。對餌料的要求比教嚴格,它也直接關系到比賽的結果。
6:從打法上講,餌料的比重是很有講究的,打底正常的情況下要比打浮的比重重,但這要看水的深淺、魚情的狀況而定。歸跟到底餌料是為魚服務的。
7:競技手桿比賽,餌料有手上與拉絲之分。就拉絲而言,拉絲又有大絲、小絲、長絲、短絲之分,不關什麼樣的絲,首先要正確的判斷出正確的魚情,因魚施餌。
8:要想對餌料的絲狀了解,就必須清楚餌料的性能和狀態,作到胸有成竹。
9:所謂的餌料狀態,是要符合魚的味覺、觸覺、視覺、口感及其營養等,在魚吃食的一剎那間,是餌料到位入魚嘴便利,便於獲取魚時的狀態。
拉絲最終到位時要吻合魚情的需要。
就拉絲狀態而言,分幾種。 望能拋磚引玉!
1:當時拉出的餌料,看著比較好,大小適中,形體圓潤。但是人水到位後,要不溶化得差不多,造成亂層。要不溶散性不好,造成誘魚不夠。
2:絲狀:絲有粗絲與細絲、長絲與趟俊⒋笏坑胄∷恐幀?br> A. 在魚大開口或生口魚時,用大絲、長絲。
B. 在人們長期垂釣的池塘,魚相對比較猾,所用絲狀要看上魚速度的快慢來決定。
C.在冬季或魚口比較輕時,盡量用小絲、短絲,便利入口。
3:打浮時,也要看魚情,不是拉的大就是打浮,應魚情、因素所決定絲狀。
4:每種餌料自身都有自己的獨有狀態和特性,就象上面所說的那幾種絲狀。但幾種餌料混合在一起時,有時就能發生根本的變化,能改變其原有的特性,但也要看它在整個餌料成分中所占的比例。比如起到殺絲(減少絲狀)、增絲、增粘、破絲(破壞掉其原由的絲狀)、增加霧化、比重等等。
1:在比賽中,一般拉絲餌只用一場比賽,下場就得從新配置餌料,這裏面有很多的因素。餌料放置時間以長,餌料就容易發生很大的變化,改變其性能和狀帶,達不到原有的效果。
2:預想拉大絲、小絲,一般情況下人們在配置餌料時,已經考慮到要調製出什麼樣的效果(包括拉出的大小、絲狀、霧化、比重、氣味等),等調製好的餌料絲狀已基本定型了,通過拉餌手發確實能改變拉出的大小與狀態,但餌料的性質改變不了多少。
3:在冬天和夏天開餌時,大家知道,因溫度的問題,同樣的餌料在開餌時,會存在其餌料性能所需要時間的差異,所以在調製餌料時也應考慮到餌料所處的性能和特性,包括其吸水性、化學性、物理性等與其他餌料混合時所發生的固有特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