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濃引淡釣,競技釣魚更甚。用濃腥濃香餌招魚、引魚,可是一段時間後魚浮躁了,嗅覺遲鈍了,用濃腥濃香不如淡腥淡香,再後來淡味也不行了,要用無味的米飯粒和不加任何調料的面團。誘釣分離的傳統釣時代,釣鯽魚、鯉魚用米飯粒、面團、煮熟的紅薯塊、蛆或蚯蚓。歡迎關註中國釣魚人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cn354302576 第一時間獲取最新信息

  其中紅薯是香甜餌,蛆、蚯蚓是腥膻餌,米飯粒、面團除了色白什麼味都沒有。商品餌中的尺上、大黃鯽都是無味餌。一般認為,魚招來後從貪食濃腥濃香到棄濃趨淡是嗅覺遲鈍了,但更應該看到無味、白色和形的結合才是魚接受它的理由。

  例如同是白色無味,冬天用切成小塊的豆腐幹、無糖年糕就不如米飯粒效果好:夏秋釣鯉魚若是氣壓低,窩子裏魚星不絕的時候也是如此,搓小面團魚不咬鉤,換了米飯粒就吃得不撒嘴了。所以用無味餌要結合餌形。商品餌中的白色無味餌不多,僅在薯類和米粉類魚餌中有一部分。

  其中薯類餌都是經過膨化處理的,輕,以霧化為特點,多用於招魚和釣快魚。過去,米粉餌比較重,餌水比低,主要用於搓餌釣底,拉拉糊出現後才有了熟化的米飯粒和昆布絲結合,並拓寬為擊底、打浮、釣行程通用。以米粉為原料的無味餌主要用於搓餌釣底,是競技藏巧於拙,狩傷嘴魚、狙猾口魚屢試不爽的佳餌.歡迎關註中國釣魚人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cn354302576 第一時間獲取最新信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