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初秋到深秋初冬降溫是不斷持續的,魚的食欲也逐漸轉向低迷。但魚類需要儲備體能以應付寒冬,還是需要更多的食物,所以適合垂釣的時間仍會延續,加上大幅的降溫又會給魚類加強冬天臨近的信號,必須趕緊吃足食物儲備脂肪。往往在第一次大幅降溫的兩天內,是不可錯過的出釣時機。但第一次降溫的時段過去後,魚口雖會有些反彈但會逐漸減弱。降溫後正確選擇水體是十分重要的。

1、選擇小水面

深秋初冬出釣的人越來越少,其實只要選對了水域仍可施釣。隨著氣溫的降低,人們手中的魚竿也相應變長,一直到海竿上陣,最後連海竿也銷聲匿跡了。或許有人會說魚兒因為水溫低都遊到水體中央的深水區了,但這只是原因之一。低溫只是影響了魚的食欲但沒有讓魚完全停口,因為深秋初冬時節魚兒也會集中在一起緩慢遊動,只不過沒有在魚竿能及的近岸遊動,不易被發現而已。所以我們應把目光對準小水庫之類的小水域施釣,小水域升溫快,魚的代謝速度比在大水域要快。在陽光照射的平靜水面常能看到魚群在水面棲息,因為它們喜歡溫度高的水面,這也是深秋初冬正午上魚率高的原因。大幅降溫時池塘野坑的魚會有覓食的小高峰出現,因為池中水是逐層降溫的,所以降溫前一天與當天可以出釣。有些竿坑在降溫後門可羅雀,偶爾前往也可釣到被漏釣的魚,如果機會好還會有驚喜。再就是少有人理會的野坑,有魚就守釣一會,沒有魚咬鉤可多打幾個窩持竿走釣。

看看高手如何解釋深秋初冬季節選擇這些水域垂釣才能有收獲?

2、垂釣江河邊

深秋初冬江河水域的水溫也不高,但在江河邊垂釣小魚是很適宜的,因為小魚喜歡靠邊,有些肉食性的江河魚也常到邊上捕食。

看看高手如何解釋深秋初冬季節選擇這些水域垂釣才能有收獲?

3、垂釣野河溝

野外的河溝常有新水註入,水溫也低。河溝的水常保持在流動狀態,水層熱量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遞平衡。在這樣的水域生活的魚比較適應低溫的環境,所以能找到這樣的水域是理想的垂釣之地。降溫剛開始的時候,小河溝的水體表面常有霧氣升騰,此時很難釣到大魚。等兩天後水體的溫度才會接近空氣的溫度,所以降溫後兩三天才能釣獲大魚。水庫的水面煙霧不散,魚兒常浮頭吸氧,因為它們還沒有適應水溫的變化,需要過一段時間它們才會沈底,當水溫與氣溫十分接近的時候才適合垂釣。如果溫度不回升,魚兒適應水溫變化的時間會變得更長。

4、水位較淺的水庫

水深小於三米的水庫,由於水層很淺,熱量散發的快降溫速度也快,在此生活的魚兒也能適應降溫快的環境,垂釣於此也能有不錯的收獲,一般下午出釣的效果要好於上午。

看看高手如何解釋深秋初冬季節選擇這些水域垂釣才能有收獲?

最後說明一下,不是每次大風降溫都可以施釣的,除開個別現象,一般的魚塘都會隨著降溫的進行而沒有魚口。特別是一次大的寒潮來襲,情況就更顯嚴重一些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