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線長度的意義
1、手竿懸墜釣的主線是從竿尖到鉛皮座以及和連接環連接的這段釣線,而子線是鉛皮座下方和八字環以及釣鉤連接的線,正常情況下子線要比主線細一些,當斷線跑魚或者掛底時不會影響到主線,而子線的長度是進行單鉤、雙鉤釣的時候,連接環到每個鉤底的距離。
2、子線長短的優缺點,子線的長短是相對的,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一般子線的長短範圍在10-50厘米之間,而10-20厘米稱之為短子線,21-50厘米稱之為長子線。
3、長子線的優點就是鉤餌入水後擺動的幅度比較大,增加鉤餌的動態效果進而誘惑魚兒吃鉤,並且鉤餌離鉛墜的距離比較遠,有很好的隱蔽性,還具備一定的彈性和拉力。
4、長子線的缺點就是信號傳遞速度慢,影響釣組的靈敏度導致提竿不及時頻繁空桿,另外揚竿角度和力度不當時還容易纏線,最好使用合適長短容易操控的釣竿,增加控桿的水平。
5、短子線的優點,信號傳遞速度快清晰準確,命中率高,鉤餌到底的速度快,能夠減少被雜魚截食的幾率。
6、短子線的缺點,隱蔽性較差會影響魚兒進食,另外魚兒吃鉤時容易掛蹭到鉛墜,會加多雜亂信號的產生。
二、如何搭配長短子線
懸墜釣的時候要根據水情和魚情以及水溫等方面來決定子線長短的配置,進而提高上魚率和上與速度。
1、水情,在較深的水域垂釣時,為了增加鉤餌隱蔽性和鉤餌擺動的幅度可以使用長子線,為大魚增好的進食環境,在較淺的水域垂釣時,為了增加釣組的靈敏度以及浮漂的信號的準確性,需要使用短子線,並且能夠減少纏繞的幾率。
2、魚兒個體大小,如果魚兒個體較小的話,吃鉤力度弱,使用短子線能夠靈敏的捕捉小魚吃鉤信號,大魚的吸鉤力度大,警惕性也高,長子線能夠減弱大魚的警覺心裏並且誘魚效果好,也要根據魚兒大小選擇合適型號的釣鉤。
3、吃口方面,垂釣生口魚或者吃口比較猛的魚兒可使用長子線,鉤餌在擺動中對魚兒的誘惑力很大,雖然信號傳遞慢,但是這種魚口動作較大不會有太多影響,而釣輕口魚不僅要使用短子線,也要使用細線小鉤小漂,讓動作信號反應更真實,釣猾口魚則不追求靈敏度,需要使用20厘米以上的長子線主抓死口。
4、密度大小,當魚群密度大的時候,經常掛蹭到子線出現假信號,此時可使用長子線過濾假信號,而密度小的時候需要使用短子線,提高靈敏度。學習更多釣魚技巧及餌料配方可以添加小編微信85661935獲取更多實用經典的釣魚小技巧哦。
5、泳層,當魚群密度大改變泳層的時候,可以采用浮釣搭配10-15厘米的短子線,讓魚口動作更清晰迅速,提高垂釣速度。
6、水溫影響,在從深秋到早春這段時間,水溫非常低,魚兒活動量減少吃口動作弱,此時可以使用小鉤細線和小硬尾浮漂以及短子線來增加釣組的靈敏度,如果此時使用長子線的話就會導致信號微弱影響上魚,在暮春之後到秋季這段高溫天氣,魚兒活性強力度大,可使用長子線垂釣。
三、懸墜雙鉤釣的子線長短調整
1、子線長短沒有具體的標準,是根據自身使用習慣以及垂釣情況來決定的,在休閑釣中一般使用15-25厘米長的子線,釣大魚的話鉤距為雙鉤,釣小魚的話鉤距為一鉤半,因為休閑釣的魚兒一般都在150克到1000克之間。
2、垂釣時子線的長短可根據魚體寬度來適當調整,最好保持為魚兒能夠在一拖一觸雙子線的縫隙處遊過即可,如果魚兒小的話可使用10-13厘米偏短的子線,魚兒大的話可使用30-35厘米長的子線。
3、春釣鯽魚,可使用20-25厘米的子線,使用較長的子線能夠加大鉤餌擺動的幅度,到位後角度比較自然容易被魚兒吸取。
4、夏初釣鯽魚時,可使用15-20厘米的子線,浮漂調釣做好就可以了,可使用搓餌或者拉餌釣底。
5、拉餌釣鯽魚的時候,可使用10-15厘米的子線,此時魚群密度高,使用拉餌釣浮追求速度,懸墜跑鉛釣的話可使用5-8厘米的子線,短子線的信號傳遞快,靈敏度高,釣滑口鯽魚的話可使用18-20厘米的長子線。
垂釣的各個環節都很講究細致巧妙的搭配,每個環節能夠自然流暢的銜接,那麽垂釣起來會更加的順暢,釣獲量自然就多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