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變冷,魚類越來越難釣,釣魚越來越少。然而,江浙一帶有一種獨特的釣魚方式 -“提釣”,但它是一種有效的釣魚方法,可以在寒冷中釣魚。
江南水鄉的河網縱橫交錯,水面上有水花生草。這種水草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生長以密封整個水域。農民用這種草作為餵養綿羊和豬的飼料。每當農民去切割花生草時,草地上的小魚,小蝦和小昆蟲都會下沈。當魚聽到水時,他們知道有東西可以吃,很快他們就聚集在水草下,形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狀態。根據魚的這種特性,已經產生了“提釣”的釣魚技術。
釣魚必須有一根長竹竿,前端有一個鉤子(竹竿的長度是4.6米),在水花生草上鉆孔。一條5-6米長的釣魚竿,釣魚線是2號或2.5號,鉤子是9號或10號伊豆鉤,吊鉤上掛著一個漂亮的吊墜。青銅吊墜的直徑為2毫米,長度為4毫米。每年當西北風吹來時,當霜凍結時,水生植物開始幹涸。這是釣魚人開始釣魚的時候。最早的“釣魚”技術是原始的,在河邊尋找一片水花生草並挖一個大小的洞。挖洞時,將水攪打並將鉤子放入草洞中,使其自由下沈。鉤子沒有被提升到水的底部,並且鉤子的高度不暴露於水。 提釣這是為了不斷提高釣魚率。
在提升的過程中,鉤子像小魚一樣上下移動,蝦在水中遊動,明亮的光線使魚類被誘惑,特別是兇猛的魚類,如紅色的尾巴會匆匆掠過。鉤子被吞入口中,提竿就是一條魚。一個草洞可以釣一些,甚至幾十條魚,一段時間然後換到一個地方挖草釣魚,經常釣上鯽魚,紅尾,鯉魚,草魚,黃尾等。每天捕獲2至3公斤,有時間超過10公斤。
根據喜歡吃小蝦的特點,漁民將小草蝦掛在鉤子上,並在釣魚線上放10個浮子。浮子間隔約10厘米,因此當它們“釣魚”時,鉤子減速,魚更容易吃餌料,下沈時浮子的漂移可以反映魚的狀況。如果浮子在下沈時漂移,它將突然停止並下沈。這就說明魚餌被吞食了。
在不斷的實踐中,漁民總結出一條規則:發現提升的速度非常快,很容易在水的中上層抓住翹嘴鲌;如果掛鉤落入水底,只需擡起兩三厘米即可將其下沈並將其沈入水中。等一下,看看浮子是否在移動,重復操作。如果您發現浮子跳躍,則上下移動。當浮子擡起幾只或拉開時,一提竿就是一條大魚。如果浮子的動作是向前的,大多數都是鯉魚咬鉤。
提升時,註意不要用力過大,以免損壞釣線。當魚太大時,你不能把它拉出草洞。魚很容易跑。你只能用竹鏟把草挖到水裏,讓魚浮起來拖到草地上,然後把草上的魚和竹竿相配,掛在面前抓住它。
天氣越冷,雨雪越多,魚魚越好釣。在冬天,我去鄉下釣魚,從農民那裏借船,把船放在一片水草上。然後我在船的兩邊挖了兩個草洞。不久之後,“提釣”使浮子上下起伏,這一天魚特別容易上鉤。不一會兒,我就釣了一條250克的鯽魚。我下午三點回家,釣了30多條鯽魚,超過10公斤。隨著天氣變冷,“提釣”是越來越深的水域的選擇。從一米深到2,3米深,當溫度升高時,越釣越淺,有時水深為三或四十厘米也可以釣到大鯰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