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沒口肯定是最郁悶的事了,畢竟沒口就等於沒魚。而最失落的事,莫過於脫鉤了。尤其是在沒口的時候,好不容易來一口,結果脫鉤了!這種感覺甚至超過了沒口帶來的不愉快,畢竟先給你希望再失望,這樣的落差感很讓人難受。
釣魚總是脫鉤是為什麽?教你5個技巧,保證每條魚都入護
這種坐過山車一樣的心情,肯定大多數釣友都體會過,這也是平時垂釣中在所難免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魚兒為什麽會脫鉤呢?也許有的人以為是運氣不好,其實不然,也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脫鉤。
 
今天不空就來講講5個減少脫鉤概率的小技巧,讓我們每條魚都能入護!
 
1、調釣問題。
 
 
說起調釣的問題,其實就是靈與頓的問題,釣魚並不是一味的靈或者頓,還是要結合魚情找到一個適合的區間才好。
 
如果太靈,魚兒的一些微小的試探動作都會反饋到浮漂上,如果是經驗豐富的老釣友,懂得放口,那還沒什麽問題。但是如果經驗不太豐富的話,一見到浮漂有動作就提竿,就很容易導致魚鉤沒有鉤穩,繼而脫鉤。
 
當然太頓也不可,過於遲鈍要麽魚兒吃鉤沒有反應,要麽信號有延遲,等我們看見浮漂動作的時候,魚兒已經察覺到異物並且開始吐出魚鉤了,自然也難刺穩。
 
2、提竿時機的把握。
 
 
其實和調釣類似,都是或早或晚的問題,也跟個人習慣有關。有的人喜歡抓頓口,甚至連三分之一目的小頓口都要抓;有的人喜歡抓黑漂;也有的人喜歡抓頂漂。
 
除此之外,還有不同地方的魚,吃口的狀態也不盡相同,甚至同個釣點不同時間,魚的吃口表現也不一樣。這一點我最近深有體會,因為剛搬到一個新城市,目前都在一個釣點一個釣點的試。每個釣點的魚吃口都不完全一樣,抓口的時機也要隨之調整。
 
如果在作釣時,發現某個提竿時機屢次出現脫鉤的話,就應該嘗試比那個時機稍早一點或者稍晚一點提竿,找到最適合當前魚情的提竿時機,可以更大的保證命中率和減少脫鉤概率。
 
3、魚鉤大小。
 
 
釣小魚用小鉤,釣大魚用大鉤,這是最常規的搭配方式。也有釣友喜歡盡可能用小鉤的,畢竟只要是正口,並且魚不是太大,小鉤都能釣到大魚。但是魚鉤太大就釣不上小魚(魚太大就還是用大點的鉤,魚鉤太小鉤條也細,特別是袖鉤,有可能被拉直)。
 
小鉤的好處還有容易被魚吸入,畢竟小嘛。但是容易被吸入也就代表著容易被吐出,尤其是釣猾魚的時候,它們往往一感覺到有異物就會吐出魚餌,這時候提竿自然很容易刺不牢,導致脫鉤。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嘗試換稍大一些的魚鉤。
 
4、魚竿軟硬度。
 
 
硬竿回魚快,甚至可以直接飛魚;軟竿回魚慢,但是遛魚更穩,尤其是大魚,並且軟竿更加護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當魚竿很硬而中魚時魚鉤沒有完全刺穿魚嘴的話,在和魚博弈時,破損的魚嘴相對比較脆弱,力量過猛就容易導致魚嘴被拉破,從而跑魚。
 
軟竿則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畢竟軟竿能很好的卸力,不會讓力量都施加在魚嘴上,拉破魚嘴的可能性很小。
 
5、其實是矛到的。
 
 
這是最常見的脫鉤問題,正口跑魚的概率比矛到魚跑魚的概率小多了。當窩子裏魚比較多或者魚有亂層的時候,最容易出現。
 
有時候魚在上方遊動,特別是大魚,略微一蹭線就能讓浮漂出現動作。有些反應快的釣友看到這樣的動作,可能都沒細想就直接提竿刺魚了,這就很容易矛到魚。
 
被矛中的魚比正口釣到的魚掙紮要劇烈得多,加上有魚鱗保護,很多時候矛魚魚鉤都沒有刺得很深,魚兒一猛烈掙紮,自然就容易脫鉤了。除非是刺得很深直接刺穿了魚肉,或者是刺中魚鰭、魚下巴等有骨頭的地方,不太容易脫鉤。
 
以上這5點就是脫鉤最常見的問題,如果在作釣過程中發現屢次脫鉤,就應該好好分析一下是否有這些原因,適當的修整,增加我們的命中率,也就等於增加了魚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