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釣魚人一直被調漂的問題所困擾著,尤其去到江河這些地方野釣,由於自然水域裏面比一些養殖塘水底的情況復雜得多,比如會有比較多的泥沙、石頭等雜質,而且比一般的池塘的水要渾濁,比重相對大一些,所以浮力相應的要小一些。有的釣友在池塘裏調漂方法沒問題,但一去到其它的自然水域裏還繼續沿用著在池塘裏的調漂方法,這肯定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我們今天想說一說野釣怎麽調漂才最好最合適。

 

野釣除了水底情況比較復雜,一般水底都是凹凸不平,充滿了泥沙和石頭,還有一個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因為野釣很多時候並不是水面平靜無風,我們還要解決走水的問題,因此釣組受到水深水淺的浮力以及水的流速的影響反應很難達到精準(河水一般比較深),所以按臺釣的一般方法找底就更加困難。比如按一般常見的調四釣二方法調漂,明明在家裏的調漂筒裏試準了,可一拿到河裏露出水面就變成三目或是三目半了,待慢慢一次次往上捋漂試水,直到水面上露出四目半或五目左右,以為是找準底了,可半天不見上魚,讓人不得其解。

 

遂靈機一動,幹脆再加重鉛皮掛到最下面那個鉤一試,只見浮漂刷地一下沈入水中不見蹤影,才知道單鉤或是雙鉤根本就還沒有觸底,離河底還差上一大截,這樣子哪來的魚,最多上幾尾白條就算不錯了。我認為采取這種用傳統釣法結合臺釣的找底方法省事快捷,能節約不少時間,在一般垂釣的池塘也同樣適用,在雙鉤最下面的那一個鉤掛上大於浮漂浮力重量的鉛皮或保險絲,按傳統釣法直接找底比臺釣頻繁反復根據魚漂目數找底更為快捷。

 

假如你臺釣還是用的調四釣二調漂方法,那麽掛上重墜後經觀察調整直接把浮漂捋出水面四目即可,然後在一定範圍內也就是估計你要打窩子的地方前後左右拖動一下距離,這個時候就不管浮漂是露出四目還是三目或是一目,因為那只是河底(或池塘底)不平的原因造成的緣故了,反正此時底是已經絕對找準,下一步只須取下底鉤上的多余鉛墜掛上魚餌丟回剛才原處開釣就是了!

這樣說起來用這種方法調漂來應對野釣的情況是不是很簡單呢,其實調漂本來就沒有這麽復雜,簡單一點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