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庫大多截取主河道,建立在高山峻嶺之中,因此釣者尋找釣點應該找魚類聚集的場所和必經之道,比如主河道、坑窪處、亂石處、稭棵叢生處、溝灣鏵尖處都是很好的釣位。此外註入水庫的方向不同的兩條河流的交匯處也是不錯的釣點,在此施釣一般都有很好的收獲。下面筆者給大家介紹下大型水庫釣魚的八個釣點選擇技巧。
一、兩山之間釣夾縫
在庫區,兩座山之間的峽谷被水淹沒形成的較狹窄水道,在這樣的水域腐爛物質比較容易聚集,從而滋生出許多水下微生物來。下雨天這些地方又是流水口,岸上的各類雜物也會隨著水流到這裏,再加上不少魚有鉆洞覓穴的生活習性,這樣的地形便是魚兒覓食的好場所,自然也是垂釣的好釣點。
二、山坡垂釣找臺階
在很多水庫的岸邊有不少呈階梯狀地帶,有些臺階比較寬闊平坦,這裏便是理想的釣點,尤其是臺階與山坡連接的內側,被水浪沖出一條條的縫隙來,更是魚兒出沒的好地方,在此打窩必將是理想的釣點。這樣的地形近釣可用手竿,遠釣可用海竿帶漂,以避免使海竿掛底傷線。
三、陡岸垂釣用掛餌
在水庫較陡峭的岸邊,只要有能讓人站穩的小地方,便能下竿垂釣。在此垂釣要特別註意安全,魚竿要支牢以免魚拖竿入水難以打撈。
不過在此垂釣鉤餌不可沈入水底,應掛靠在水中的山坡上,如用海竿可將釣線下放到一定的深度,3至5米為宜,鎖住線不使其下沈,但泄力不可擰得太緊,以防止魚拖竿入水。
在此深度附近如果能發現小坎小臺階,則應將釣餌下到這些地方,還可靠岸邊撒一些零碎誘餌,讓魚會沿著陡岸覓食。此釣法既可釣草魚鯉魚也可釣鰱鱅魚,但釣餌應硬些以免脫落。
四、壩頭石縫用舍棄墜
水庫大壩及壩側大多用石塊壘砌,石塊之間有許多空隙,如海竿使用組鉤很容易掛底,但在此魚較多,垂釣最好使用舍棄墜為宜。如用手竿可先用細線單拴墜子,墜線長15至20厘米,一次拴一副備用,組裝成鉤下墜,如墜子被夾則可扯斷墜線。海竿可使用串鉤,也可用細線另拴墜子,一旦墜子被夾則可扯斷墜線,從而有效保護鉤和釣線。
五、平底無魚雜亂好下鉤
寬闊平坦的水底一般是很少有魚。魚喜歡在雜草亂石堆之中活動,因為這些地方小魚小蝦、微生物比較多,能夠給魚兒提供豐富的食物資源。這些地方魚多垂釣收獲大,但垂釣也很容易掛鉤。在這些地方下鉤要註意些什麽呢?可在這些地方的邊緣處下鉤,或者用舍棄墜將鉤直接送入這些雜亂物之中,掛墜舍墜,掛鉤舍鉤。此外還有的采用釣浮的方法。
六、釣溝灣不宜釣沙灘
沙灘和溝灣是一般水庫常見的地形。沙灘一般在庫區的尾部,如果是漫坡淺灘,水中一般不會有魚。但如果趕上如翹嘴白等小型魚類產孵季節,它們會選擇這些淺水沙底作為產孵的地方,數量十分驚人,此時釣者可抓住機會用手竿垂釣翹嘴白等,收獲會頗豐。
水庫常見的地形是溝和灣,岸上的樹葉、種籽、果實和昆蟲被風雨打落,大多會在這些地方聚集,因此水下的微生物也非常豐富,魚兒常常會聚集到此處覓食,這裏也便成為比較好的釣點。
七、釣淺釣邊不釣中間
水庫壩頭和中間水很深,有的地方會深達百米以上,水深處水底溫度低。因此,深水中的魚會隨著水溫的變化遊向水溫高、食物充足的水表層。水庫中有灣就應釣灣,無灣就應靠邊釣,在深水中垂釣是很難有好的收獲的。
八、深水垂釣宜釣浮
一般水庫都會有草魚、鰱鱅魚等,它們一般在水的中上層活動,釣這些魚我們可采用浮釣法,鉤下多深應根據天氣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如夏日早晚水面溫度不太高,可將釣餌下到水表層完全釣浮。
如溫度高時,則可將釣餌下降到離水面1.5至2米的水層之中,深度應隨水溫的變化及魚活動的情況適時調整為宜。如用多支竿進行垂釣,則可分竿對不同的深度進行試釣,從而確定好垂釣的最佳深度。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