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早春和深秋的大草魚要好釣而夏天的大草魚不好釣呢?
為什麼早春和深秋的大草魚要好釣而夏天的大草魚不好釣呢?
為什麼早春和晚秋的大草魚好釣,而夏季卻不好釣呢?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夏季是魚類活躍度最高的季節,也是魚類攝食量最大的季節,當然也包括草魚!但是很多釣友在夏季作釣草魚,會發現雖然草魚的活躍度高、攝食量大,但是夏季的草魚並不好釣,還不如春季和秋季作釣效果好。為什麼夏季的草魚不好釣呢?本文就從四個方面,與釣友們探討一下!
一、夏季草魚的泳層變化頻繁,導致尋找泳層困難
春季和秋季氣溫偏低,並且在這兩個季節氣壓較高,這也就導致水域中水溫偏低,水溶氧量偏高。草魚雖然屬於中下層魚類,但是它們也是喜高氧的魚類!當水溫偏低,水溶氧量偏高時,草魚會在水域的底層覓食。我們作釣時只要水深合適,可以只選擇底釣,而不需要考慮草魚的泳層變化,相對在選擇釣點泳層上也就簡單一些。
「立夏」以後,隨氣溫的升高,氣壓的降低,水溫也會出現明顯升高,水溶氧量明顯下降,並且一天當中,水域的溫度變化與各水層間溫差較大!早晨、傍晚、夜間或下雨天,草魚會在水域的中下層覓食。晴天的中午或悶熱無風的白天,受水溫高、水溶氧量低的影響,草魚在「趨溫性」、「趨氧性」的作用下,會出現離底上浮,甚至出現「浮頭」現象!這時草魚的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都較差,同時作釣時尋找草魚泳層也難一些。如此夏季作釣草魚,也就比春秋季節難一些!
二、夏季天然食物相對較多,導致草魚的覓食範圍增大
春季和秋季因氣溫偏低,水域中草魚的主要天然食物,水草、藻類等水生植物生長速度慢,水域中相對草魚的食物比較匱乏。同時因這兩個季節降雨較少,水域面積相對減少,草魚的覓食範圍有所減少。這兩個季節草魚在覓食時,不得不攝食我們投餵的餌料,所以也就相對好釣一些。
夏季因氣溫較高,水域中的水草、藻類等水生植物生長速度快,相對草魚的食物比較豐富!同時夏季為雨季的漲水期,降雨量較多導致水域出現大面積漲水現象。漲水後的水域淹沒大量的青草地、農田、樹木等植物,也能為草魚提供豐富的天然食物。如此,夏季的自然水域中,草魚的天然食物較豐富,使用商品餌料作釣時,也就相對難釣一些!
三、因季節的變化,導致草魚夏季覓食不積極
冬季草魚是幾乎不覓食,處於冬眠狀態的!當春季來臨,它們從深水區遊出開始覓食。這時它們對食物的需求量較大,急需大量食物補充、恢復體能,並且水溫、水溶氧量合適,所以它們的覓食積極性較高!到了晚秋草魚又需儲存脂肪,以備有足夠的體能過冬,這時它們的對食物的需求量也較大!同時晚秋氣溫、水溶氧量也較適合草魚生存,所以它們的覓食積極性也較高。當春秋季節,草魚的覓食積極性較高時,也就相對好釣一些。
反觀夏季,草魚雖然每天的攝食量很大,但是水域中的天然食物也相豐富!同時夏季氣溫偏高,水溶氧量偏低,草魚的覓食積極性不高,所以也就相對難釣一些。
四、小雜魚的嚴重鬧窩,導致草魚覓食時的警惕心提高
夏季氣溫升高後,耐高溫、低氧的小雜魚變得越來越活躍,在作釣時它們的鬧窩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不只針對草魚,在自然水域中作釣任何大型魚類,小雜魚嚴重的鬧窩現象,都會提高大魚進窩覓食時的警惕心。
這主要是因為,小雜魚鬧過嚴重時,我們提竿、拋竿更換餌料的頻率也要提高。過高的換餌頻率造成的水聲,提高了草魚進窩覓食時的警惕心,甚至出現只在窩外遊動,而不進窩的現象!如此,草魚也就相對難釣一些。
本文總結:
以上四方面,就是夏季草魚,較春秋季節難釣的主要原因!通過對這四方面的分析,釣友們可以看出:造成夏季草魚不好釣的因素,主要和水溫過高、水層溫差大、水溶氧量偏低、水域天然食物豐富、小雜魚鬧窩嚴重有關!在夏季作釣草魚,只要註意好這幾個因素,一樣可以釣好草魚。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註。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