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釣草魚用什麼好?
黑坑釣草魚用什麼好?
養殖投放塘是指定期放魚按天收費的坑塘,它有水面小、水位淺、水深基本一致、水底地形單一等特點。正是由於養殖塘有以上特點,長期以來人們都有這樣的認識:在投放塘裏釣魚,餌料決定一切,只要餌料對路,釣魚就能獲取豐收。其實也並非盡然。由於投放塘投放魚量少,魚兒活動規律有其特殊性,前來釣魚的人又多,釣魚時如果不科學選擇釣位,再好的餌料,再高的釣技,釣獲量也難盡如人意。筆者在投放塘垂釣多年,耳聞目睹並親身經歷了許多選位規律,下面將其寫出,或許對出釣投放塘的釣友有些幫助。
黑坑收費魚塘如何選擇釣位
方法/步驟
1
一.對岸是首選,以前,每當放魚的這天到投放塘裏去釣魚,我都和釣友們一樣,急著到魚兒入水地點附近的岸邊去尋釣位,因為我們都認為,剛一入水的魚兒不易散開,它們總是在投放地點的周圍聚集並活動。後來,隨著釣投放塘次數的增多,我們發現,這種選位方法並不科學,因為我們註意到,放魚地點的對岸總是上魚多。於是,我們便逐漸改變了以前的做法,放魚這天,都到對岸去選釣位,比如,西岸放魚釣東岸,南岸放魚釣北岸……仔細分析,這種選位方法還是有許多道理的:剛投放的魚兒在被撈取、運輸、投放的過程中都會受到過度驚嚇,再加上放魚地點附近,看熱鬧的人多,持竿尋魚的人也多,於是,魚兒們也必不敢在附近久留,而是竭力遠逃尋找安全地帶。那麼,對於魚兒來說何處最安全呢?當然是離危險地點越遠越安全。於是,放魚地點的對岸很有可能首先成為魚兒們覺得最安全的避難「港灣」。2009年,我常去順平縣的北下叔魚塘去釣魚,老板每次都在臨近道路的塘的南岸放魚,而釣魚能獲豐收的人總是在塘的北半部,於是,每當放魚的周三和周六,塘的北半部就成了釣魚人要首先搶占的地點。今年的5月1日,望都縣的大十五計魚塘首次放魚開竿,據前去釣魚的釣友描述,老板於魚塘的東南角放魚三四百斤,而魚兒們卻都聚集在了塘的西北角,在西北角釣魚的人幾乎每人都釣了幾十斤。所以,釣友們在放魚的第一天到投放塘裏釣魚選位時,應首先考慮放魚地點的對岸,到對岸釣魚,勝算的把握比較大。
2
二.適時的近遠,新投放的魚兒來到它們認為比較安全的區域後,並非靜止不動,由於它們對新環境比較陌生,開始時,它們總是在岸邊小心翼翼地搜索前進徐徐遊動,於是,在魚兒入水兩三個小時內,在離岸1米之內的範圍裏,便會首先形成一個魚兒的稠密帶。此時此刻,如果抓住時機在此範圍內伸竿垂釣,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近兩年,我地釣友們都發現了這一規律,於是,放魚的當天,在正式垂釣之前,他們總是先用短竿斜探於腳底的岸邊等上一段時間的「過路魚」,有時,這樣「等」到的魚比坐在釣位上正式伸竿垂釣時釣到的魚還要多。
放魚的這天,來塘邊釣魚的人最多,那場面簡直不亞於一場釣魚比賽。由於近岸人多聲雜,打窩聲、遛魚聲此起彼伏,在近岸遊弋並覓食的魚兒很快就會感到它們所處環境的危險性,於是又紛紛遠逃,此時,魚兒們對環境已有所了解,受到幹擾之後,它們便都向塘的中心地帶聚集,漸漸地,在大眾竿長所能觸及到的這片水域內就會形成一個「無魚區」。於是,在放魚兩三個小時之後釣魚,誰用的竿長、誰探得遠誰就沾光。所以,在釣場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就會出現長竿連連上魚而短竿卻沒有動靜的現象。掌握這一規律後,從去年開始,我地的釣友們到投放塘裏釣魚時,大都準備了一把6.3米長竿,有的還用上了7.2米或8.1米。
魚兒總是越釣越猾,於是,也就越釣越遠。從放魚的第二天開始,未被釣出的魚兒在經歷過一場劫難後幾乎就都變成了猾魚,這樣的魚都聚集在塘的中心地帶不靠邊。在釣魚時我們往往會發現這種情況:漂下無魚咬鉤,而漂前兩三米遠的地方卻氣泡連片……這正是猾魚所為。所以,後幾天在投放塘釣魚時也應用長竿釣塘的遠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