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選擇投草料餵魚的食臺。這是塘主拋投草料的地方,草魚常常在此食草,形成了一個條件反射。其二,選擇河岸邊有遮陽的樹下,長滿蔓藤的田埂邊。因草魚有躲避日照,喜愛弱光的習性,光線較暗的地方,是它躲避敵害的場所,又有可以飽腹的樹葉、樹籽及陸生昆蟲,自然是草魚愛光顧的地方。第三,依照施釣時的風向,選擇下風處。因下風處的浪比上風處大,上水與底水相互交匯滲透使得水中的溶氧量高,比較符合草魚不耐低氧的習性。此外,下風處還能匯集大量的草屑、草籽、菜葉等可食之物,可令草魚逐餌在下風。第四,選擇水面長有浮水植物和水體曠亮處的結合部,及河岸有人淘米洗菜的埠頭施釣,必定釣有所獲。總之,在飼養密度較高的草魚塘中,釣點選擇的好壞 不應十分講究。但是在面積較大的湖泊、水庫等自然水域,釣點選擇的好壞卻關系到釣獲率的高低。在大水面施釣,可以考慮以下地點作為浮鉤釣點。一、 水口兩側有清水註入的地方,往往是鯉科魚類聚集的場所,且比較符合魚類逆水上遊的習性。草魚自然不會放棄水質清新,溶氧充足並具有隨水流而下的菜葉、昆蟲等豐富的天然餌料。二、 水中長有蘆葦、稗草或兩山之間的灣汊或山體的背陰處。三、 湖泊、水庫等自然水域每年都有枯、盛水期,盛水期淹沒後的莊稼地。大量的禾本植物、豆類植物及草本植物都可誘集來草魚。尤其是黃昏和夜晚,光線暗淡時,草魚會肆無忌憚地遊至近岸食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