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釣鯉魚如何選釣位
水庫釣鯉魚如何選釣位
水庫釣鯉魚如何選位?鯉魚是淡水魚類最狡猾的魚類之一,鯉魚較比其他魚類要聰明機警得多,素有「鬼子鯉」之稱。鯉魚上釣後,為逃避「滅頂之災」,會使出渾身解數與人對抗。如在水底原地不動「打樁」。躲進障礙物或草叢之中等等,有時甚至能夠製造某種假象來迷惑你。鯉魚膽小,一有動靜便立即逃竄。 鯉魚對於釣魚人來說是相當有魅力的垂釣魚種,其個體碩大、沖擊力強、耐力持久,無疑給釣者帶來極大的樂趣和挑戰。春季是釣魚的黃金季節,有關垂釣的諺語如:「三月三,鯉魚上河灘」、「清明到谷雨,越釣越歡喜」都形象地描述了春季垂釣的歡樂情景;還有「春釣灘,夏釣陰,秋釣陰,冬釣陽」、「春釣灣,秋釣灣」等有關春季選位的指導。這些諺語是前人的垂釣的經驗總結,從中我們可以領會到許多垂釣知識,但是這些諺語是面對「江、河、湖、庫」釣魚的普遍規律的總結,水庫垂釣要根據水庫自身的特點加以靈活應用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常言道「三分釣技,七分釣位」,釣鯉魚選位是關鍵,要選好位還要具備一些有關鯉魚的習性特別是鯉魚產卵洄遊的知識、春季季節變化的特點以及水庫灌溉方面信息,綜合以上三方面的知識才能作出準確的選位。鯉魚多棲息於底質松軟、水草叢生的水體。冬季遊動遲緩,在深水底層越冬。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一般於清明前後在河灣或湖漢水草叢生的地方繁殖,分批產卵,卵粘附於水草上發育。鯉魚的攝食量與水溫關系密切。水溫是決定鯉魚食欲的關鍵因素。水溫20℃~25℃時,食欲最旺,從早至晚不停地攝食,上鉤率最高;水溫低於10℃,活動量很小,基本上不進食;水溫在2℃以下時,躲進深水處越冬,不吃不動。鯉魚在冬季一般躲藏在水溫相對較高的深水,隨著春季的來臨氣溫逐漸上升 ,大地回春,萬物復蘇,鯉魚也開始向水草茂密的淺水靠攏,準備產卵而開始洄遊。由於寒冷的冬季和魚卵的成熟過程將鯉魚的儲備消耗殆盡,鯉魚的產卵洄遊時段鯉魚有索餌意願,見餌即食並不挑剔,所以餌料相對不太重要。當水溫達到18℃開始追逐產卵,前後分批產卵要持續2到3周,鯉魚在產卵期間很少進食。鯉魚產卵極其消耗體力,一般鯉魚產卵後都要返回深水並蟄伏深水靜息一段時間,待體力有所恢復便會來到岸邊大量覓食,這是一年之中釣大鯉魚的最佳時段。中國人所習稱的春季,指農歷正月至三月。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相差巨大,春夏秋冬的溫度因地域不同而異。為了統一理解季節對釣魚的影響,在氣象學上我們把攝氏10--22度視為春季。我們一般將春季分為初春 、仲春、暮春。初春,是指立春至驚蟄這一個多月裏,這時段氣溫較低但鯉魚已有覓食意願,仲春,是指驚蟄至春分這半個月左右,這時的氣溫要比初春高,水草也已經開始發芽,魚兒也進入了產仔的階段,它們相互在水草叢中追逐著交配產仔,只有少量的鯉魚在產卵間隙索餌;暮春,是指春分至清明甚至到谷,此時的氣溫大多都升高到二十度左右,全天的氣溫相差不大,全天都是垂釣的好時機,這時魚兒產仔後又一次消耗了體力,也就又一輪進入了攝食的旺盛時期,是釣鯉魚特別是釣大鯉魚的最佳時期。水庫蓄水的第一目的是為了灌溉,每到春季水庫要開始放水灌溉農田,這給釣魚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以至於影響到我們對「黃金季節」的感覺,所以掌握垂釣水庫的放水規律對於釣友選擇出釣時機和選位也極其重要。成都地區大約在3月中下旬開始放育秧水,這一放水過程要持續一月左右,在4月底5月初再開始放插秧水,兩次放水之間有十天左右的停放水期,這一期間就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黃金時段」。靈活運用以上三個影響釣魚的因素就不難作出正確的釣位選擇。初春,春暖乍寒,還是要釣深。因為鯉魚在向淺水移動,所以要選位在淺水附近的深水,一般選灣口,庫灣大多灣底淺,水草茂密是鯉魚的產床,鯉魚在等待產仔前要到淺水附近的深水等待適當時機以便進入產床,所以初春「春釣灣」所指應該是灣口的深水。仲春,灣底水溫已經升到20℃左右,鯉魚已全面進入產床,所以選位應在灣底的淺水。鯉魚在排卵期間基本不索餌,但是鯉魚產卵是分批進行的,還是可以釣到鯉魚。由於鯉魚生性膽小多疑一般不進淺水近岸,此時釣淺水要釣遠,最好采用遠投釣法。暮春,春光明媚,風和日暖,是釣鯉魚的大好時光。但是恰逢此時水庫開始放育秧水,鯉魚對落水十分敏感,不好釣鯉魚,但是釣深水還是有希望。到了4月下旬,抓緊兩次放水間隙期釣鯉魚必將獲得極大的收獲。鯉魚經過越冬、產卵後急需補充體內消耗,大鯉魚都要到近岸覓食,這一期間選位最好選大水面的深水,而且要選鯉魚有安全感的深水區,選水下地形復雜、水下多亂石的巖坎為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