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也是要根據天氣的變化來選擇吃食的。我們在外出作釣之前一定要知道當時的天氣情況,盡量選擇在天空晴朗的時候出去垂釣。選擇釣位我們可以選擇在樹蔭下,陸地連接到水面凸起部位,水庫大壩處,水草枯木處都是不錯的釣位。要是我們在野釣鯉魚的話,盡量就在這幾個釣位垂釣是不錯的,鯉魚夜裏都會跑到岸邊來覓食的,我們這時用手竿垂釣相信漁獲是很不錯的。

秋季是釣鯉魚的旺季,要想在該季節釣獲更多的鯉魚,除了使用長竿、粗線、大鉤、科學配餌等基本技巧外,實踐使我體會到,還有四點小技巧。 一、渾水下鉤

黑坑釣魚有一種現象非常普遍,有口空竿不上魚,甚至鉤到魚還沒出水面就被它輕易逃脫,遇到這種情況,常常會搞的釣友心煩意亂。其實此時最該做的是分析一下原因,嘗試著去改變和調整,把應對意外情況的經驗積累下來,這是成為釣魚老手的必經之路。

有口空竿,有時甚至是很漂亮的頓口或者黑漂,就是釣不到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接下來從4個角度來回答,拋磚引玉,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一、黑坑滑魚多
黑坑屬於商業化的魚塘,老板要掙錢,就必須讓大多數的釣友少釣魚,於是有些黑坑老板就會放「回鍋魚」,也就是買從其他黑坑被釣出來的魚放到坑裏。
回鍋魚有了被魚鉤刺痛的經歷,警惕性會變得很強,吃餌時常常先試探一下,用尾巴掃一掃,甚至吸到嘴裏再吐出來。從漂相上來看,此類多為漂亮的頓口、黑漂,揚竿的中魚率卻很低。釣友們如遇這種情況,可以選擇適當放口,把浮漂調頓一些,主抓死口。
二、塘底有醬層
許多黑坑的塘底會有很厚的醬層,如果釣餌比重大,浮漂調得又比較頓,釣餌就會沈到淤泥中,魚兒可以嗅到餌料的味道,就回到淤泥裏翻找,於是經常會出現撞線的現象,找到釣餌後,也會因為釣餌摻雜了太多的泥土,而出現吞下又快速吐出來的現象。
由於動作很快,釣友很難抓住口,經常會出現空竿。偶爾碰到魚也是掛到魚的身上,揚竿可見閃亮的鱗片;或者鉤到魚嘴薄薄的一層,稍一用力就拉豁了。遇到這種情況,釣友可以添加輕麩、雪花粉等,降低餌料的比重,使餌料能浮在醬層的上面;或者選擇釣離底,避免餌料沈入醬層。
三、手餌不如窩料好吃
釣魚的餌料分為兩種,底窩料和手餌,底窩料主要用來誘魚聚魚,手餌掛於鉤上用來釣魚。在垂釣中,有些釣友的窩料做的味型完美,魚非常喜歡吃,聚來了一大群魚爭食窩料;但是釣餌卻做的馬馬虎虎,甚至味型也與窩料完全不同。
這樣就會造成,魚兒們都跑去吃窩料,對釣餌卻不聞不問,浮漂出現動作也是偶爾由於觸碰到子線,或者從釣餌附近遊過,水壓出現變化,釣餌跳動出現頂漂、頓口、黑漂等現象,揚竿卻不中魚。所以釣友們在垂釣時一定要註意窩料和手餌的搭配,遵循窩料、手餌味型一致,且手餌要優於窩料,也就是手餌比窩料好吃上一些,這樣魚才會愛吃鉤上的餌料。
四、線組和魚層
線組的搭配在黑坑垂釣時非常關鍵,粗鉤大線釣黑坑很容易出現擋口的現象,釣友根據魚情的變化和自己的操作水平情況,盡量使用可操作的最小線組,尤其是冬天和初春,子線的號數降低一點點,魚口就會清晰明顯很多,中魚率也會高。
鯉魚屬於底層魚很少會起浮,但是這一些特定條件下也會上浮,如氣壓過低、天氣熱水底發酵出刺激性氣體時等,這時如果窩裏有魚,卻選擇釣底,那就會出現蹭線、撞線的情況,浮漂經常會猛地黑漂,或斜著走。釣魚可根據情況,選擇飛鉛打行程、釣離底、釣浮等方法垂釣。
黑坑的鯉魚是特地針對性養殖的,很多黑坑的鯉魚,在很小的時分,原始的嘴唇被剪掉,剪掉以後放到養池中繼續養,剪掉後的小鯉魚的嘴唇在後期會漸漸長出來,但是相比出生時的嘴唇,這個後來發育的嘴唇肯定不如前者堅固。自但是然,當鯉魚逐步長大後,那些鯉魚的嘴唇相比正常飼養的,嘴唇肯定也不是很堅固,所以你釣到這樣的鯉魚,特別是口很輕的時分,不跑魚才怪。
而黑坑坑主,希望的就是這樣的鯉魚,讓釣友釣到魚,但是搞不上來,這樣釣友就不會說坑老板的問題,也不會說坑裏沒有魚,而是本人的手藝問題,從而這樣他們就能夠繼續萬事大吉地賺錢,而釣友就會不斷不時地去填坑。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