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鯉魚只打一種窩子:玉米,而且是到了釣點後,通通通,狂撒一通,然後鉤子上掛倆玉米,開始幹等,這種做法不好,或者不適合短時間作釣,弊端很明顯:玉米少了,魚不進窩,玉米多了,水底一層,想讓魚在你短暫的作釣時間內找到你魚鉤上的那顆,概率太低,這種方式,只適合那種在水庫駐紮一次就是十天半個月的野釣大師,或者是有自己的自留地,一次多打點,過幾天再去釣,不是自留地就別這麼幹了,我一朋友在同一地點連打了三天窩子,又等了兩天去釣時,發現釣點上一堆魚鱗和別人作釣留下的痕跡,很慘,被人掏了窩子。

下面說說我的方法,我一般都是早去晚歸,時間有限,所以特別註意打窩方式,首先是窩料,一定不是只有玉米這一種硬餌,會摻入一些商品餌或者小米玉米渣之類的,目的就是要散,軟中有硬,小中有大,鯉魚的窩子在水底最好是一個面,不要集中在一個點,少量打窩後(通常是拳頭大小的兩團)。



開始不停地抽窩,所用的餌料中除了霧狀餌必須有粒狀或者片狀的東西(如果用玉米釣,可以在玉米外裹面餌),抽窩的頻率是三十秒一桿,有小魚害是必然的,話說回來,沒小魚哪來的大魚,而且可以通過觀察小魚的動靜來判斷是否有利於進窩,當小魚突然不害的時候(或者觀察魚星),要放慢頻率,拋竿時的動靜也一定要小。如此做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進窩鯉魚吃鉤的概率,同時又讓它們不會輕易的離開。



相信大多數釣友和我一樣,出釣時間不會太長,目標是鯉魚的朋友不妨試上一試。

【小竅門】

根據氣壓製定出釣計劃,註意不是氣溫,把握氣壓的走勢,在連續上升時,請放棄一切,迅速出行,連續下降時,打死也別去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