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釣鯉魚,為什麼有人說「可遇而不可求」?釣鯉魚真有那麼難?

此前,我寫過一些關於在水庫釣鯉魚的文章,對釣魚裝備、釣點、誘釣餌和季節等,根據多年在水庫釣鯉魚的經驗做了一些分析。

我們都是普通釣魚愛好者,只能在垂釣過程中摸索一些經驗。我初學釣魚肯定以釣小魚為主,那時釣魚裝備簡陋,遇大魚咬鉤就斷線,後來隨釣魚裝備日新月異的發展,逐漸用磯竿釣鯉魚和草魚等比較大型的魚類。草魚以魚塘多一些,而水庫很少,所以在水庫釣魚一般以釣鯉魚為主。大約七年前我老婆患了尋麻疹,不能吃鯉魚,我又改為釣鯽魚。

我們都知道,現在水庫鯽魚很難釣,主要是資源太少,連續空軍我決定試著在水庫釣鯉草魚。首先我在水庫用長竿嫩玉米粒打窩釣浮,主釣草魚,結果因為水庫草魚十分稀少,而一無所獲。

沒辦法,我只能將目標鎖定鯉魚,因為難得一個周末到比較遠的水庫釣魚,每次都空手而歸吧。能釣到鯉魚老婆不能吃,我自己吃,並且還有博大魚的刺激。

一般的水庫白條魚和另外的小雜魚太多了,因此千萬別用商品餌,即使是專釣鯉魚的商品餌盡量少用,否則鉤餌很難沈底,鉤餌在中上層即被白條魚搶食。除非是氣水溫不高的初春和晚秋,效果好一點。

進入夏季,正是鯉魚進食旺盛時期,大鯉魚喜歡在水庫半島突出部深淺水的交界處或深水處,原則上是淺釣遠,深釣近。至於誘餌,可打幹顆粒、煮過的半生熟玉米粒、幹麥粒等,如用煮麥粒做釣餌,打窩時也可用少量煮麥粒與上述誘餌混合打窩。如白條魚多可多打窩,白條魚少則少打誘餌,因為白條魚也喜歡吃麥粒。前幾年我幾個釣友用煮麥粒打窩,用嫩玉粒下鉤,不知道什麼原因,效果相當好,不僅釣到了大小鯉魚,而且偶爾遇草魚咬鉤,其中一次一釣友碰到一尾幾十斤的草魚咬鉤,溜魚兩小時(看見魚)後釣線被拉斷……另外,多年前我在一水庫用幹麥粒打窩(量大,一次近十斤,打窩後間斷補窩),用半生熟紅苕塊釣,效果也不錯。

在樹蔭下的近岸,水中有障礙物旁邊,水中有巨石等位置,都是鯉魚聚居之地。有釣友就喜歡在有石坎的近岸,近到離岸僅一米左右,有時水很淺,不到一米,用谷麥釣法,一次打幾個窩,但每個釣點投餌量很少,僅撒兩把而已,之後輪流下扡。這種釣點釣鯉魚要突出一個「靜」,因為又邊又淺,如常有人來回走動或弄出聲響,極易驚魚!這種釣法的優點是,不是常換餌,手握一根4.5米的磯竿,釣一天也不累。此外,因釣點近,基本不受風的幹擾,而且漂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上午釣東岸,下午又釣西岸,不受太陽直曬之苦……因為釣得邊釣到的一般都是中小鯉魚,也有人遇到過10斤以上的大鯉魚咬鉤。

上月我在一水庫釣了幾次,我選擇一個水中有竹樁,離岸約六米,水深約1.5米的位置為釣點。誘餌是幹顆粒加幹麥粒加少量酒米打窩,另打少量煮麥粒。因為兼釣鯽魚,線組是1.5十1,鉤是海夕5號,掛一顆煮麥粒。頭次獲三尾鯉魚和兩尾鯽魚,另拉斷一根子線,最大那尾鯉魚有三斤。第二次水位下降了約30厘米,上午一直不見口,十一點過我正點煙,漂下沈,放下打火機抓竿上揚,結果造成提竿晚了,雖鉤住了魚但未鉤牢,魚在水下竄了幾下脫鉤。十二點過漂又快速下沈,揚竿份量不小,魚直往前猛竄,竿立不起來,釣竿又沒帶失手繩,最後形成了「撥河」,子線斷了……第三去水位下降比較多,釣點水深不到1米,找不到另外的好釣點,我就將就在這個釣點下鉤,結果一無所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