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鯉魚的生理特點和習性

 

    鯉魚屬鯉科,是魚類的大科之一,鯉科魚類共有兩千多種,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之外世界各地淡水水域,江河湖泊.水庫.池沼到處都有它的身影。在我國最常見的鯉魚由於地域.水系和品種的不同,分為黃河鯉.武昌鯉.健鯉.巖原鯉.烏原鯉.團鯉.荷包鯉等等。我們經常可以釣獲的鯉魚,雖然其生長的水域不同,但其生理習性卻大同小異。

 

  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個體較大的品種之一,幼魚階段主要以自然水體中的小型浮遊生物.蚌.螺等水體底棲動物為食,成魚也食水草和藻類,屬雜食性。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以上。喜歡棲息於松軟的泥底和水草叢生處,若水底有溝坎.斜坡.木樁.巖石等易於隱蔽或覓食的地方,都是鯉魚喜歡停留和嬉戲的場所,被釣魚人稱為"鯉魚的小套間"。鯉魚喜動,做短距離回遊,若長期存在於某一固定的水域(如:池沼.坑塘等),會形成一定的回遊路線。鯉魚喜群遊,一般三五成群,喜混水.弱光.緩流,喜在松軟的泥底或腐殖質較多處拱動覓食,其上唇發達,比下唇長很多,並可伸縮,因此鯉魚攝食最喜歡的是食物在嘴的前下方,上仰(頭高尾低)攝食是鯉魚耗費體力最大和最不舒服的攝食姿勢(這一點對釣鯉魚的釣組配製很重要)。鯉魚生性警覺,對非習慣性食物,特別是懸浮於水體之中而非落底的食物,會本能的采取試探性行為,或利用其鰓和嘴的配合使水流對食物先推而後吸入,或用尾甩動食物(正因為如此,鯉魚必須釣鈍)。在遇到危險時,鯉魚有三種本能的動作,其一:尾高頭低拱入泥中不動(打樁);其二:發力直線向深水沖竄,決不回頭;其三:將尾圈向頭部,體程圓型,然後象彈簧一樣突然猛力彈開——這也正是鯉魚之所以能高高越出水面的動作。鯉魚的側線(魚類的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感應線---也叫生命線)對震動和聲波感應更靈敏。

 

  鯉魚最適宜的溫度是10到28度,低於5度停止攝食,低於2度進入冬眠,高於30度則躲到陰涼處或潛入較深的水域。對水位的漲落反映靈敏,水漲則遊向淺灘,水落則遊入深水。對低溫和低氧的耐受力比鯽魚略差,但遠遠優於鰱魚.鱅魚和草魚等,且繁殖力強,適應水體相當廣泛。每年有兩次高峰攝食期,一是甩籽之後,腹中空空,急需補充營養,二是秋季越冬之前,需要儲存大量脂肪,準備越冬。鯉魚對攝取食物的氣味偏愛:腥.膻.臭.香.微甜等;對食物的顏色喜愛:紫紅.紅.黑.黃.白.棕色等;對食物的形態喜歡:活.長條.橢圓.園.扁園等;但更喜歡動物性食物,如:小蝦.螺.蚌.蚯蚓.蟋蟀.青蟲.蜂蛹等。當在某一固定水域,對某種單一食物連續食用一周以上時可形成口癖。(江河湖庫等自然水域是不會形成口癖的)。

    了解和掌握鯉魚的以上生理習性和特點,對垂釣鯉魚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選擇理想的鯉魚釣點

 

    釣位和釣點是兩個概念。釣位是指人在岸上的位置,而釣點則是指在水中下鉤的位置——下鉤點。在同一個釣位上,下鉤點不同,效果會差距很大。準確的選擇釣點是垂釣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選擇釣點時,考慮季節.天氣.地形.水情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根據魚的生理特點和習性進行分析.總結的。所以只要掌握了鯉魚的生理特點和習性,就能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選擇出比較理想的釣點。

 

    1.兩個較大水面相連部位的狹窄處的兩側,是垂釣鯉魚的好釣點。

 

    這是根據鯉魚喜歡不停的遊動,喜歡短距離回遊的特點來選擇的釣位。兩水面相連的狹窄部位,是鯉魚回遊的必經之地。如果狹窄處的岸邊有一定距離的水草,釣點(下鉤點)應選在水草前面的亮水,離水草的邊沿1米左右最好,窩子就打在緊挨水草處,準確的下鉤點應該是在窩子的前沿。

 

  如果狹窄處的兩岸沒有水草,水又不是很深的情況下(不超過3米),就要把下鉤點選在離岸5米以外的遠點,並且釣餌要盡量用的大一些,要便於發現,比如:蚯蚓要用整條,原因是鯉魚生性警覺,在通過狹窄的水面時,如無隱蔽物,會盡量離開岸邊,並加快遊動的速度,此時的攝食多為掠食性-----就是在遊動中邊走邊吞一口,並不停留,所以餌料小了不容易被發現。因此,水面狹窄處的兩岸若無水草時,釣點選在通道與大水面相接部位的兩側會更好。

 

  2.大水面的進.出水口的緩流處。

 

   出水口的兩側或者是出水口的正前方稍遠一點,水流緩慢的地方就是好釣點。

 

  進水口不僅要找水流緩慢的點,還要看水是否混,如果進水速度很快,水的沖刷使進水口處的水很混,既要選擇緩流,又要選擇混水與清水的交界處做為下鉤點。原因有三:一是鯉魚喜緩流,二是鯉魚喜弱光,水太混則水下黑暗無光,三是進水帶來的食物會在這個交界處沈澱落底,而且易於尋找。

 

  3.岸向水面突出延伸1米以上的部位(長了更好)。

 

  在這個伸出的“舌頭”的前面或兩側的水下,一定會有斜坡或陡坎存在。因此,選擇岸向水面伸出的舌頭做釣位時,不要一味的只是向著前方遠處打滿竿,要仔細的試探水下地型,找到了斜坡的底部,或是陡坎的深水處,無論遠近,都是個很好的下鉤點。窩子仍然是要打在下鉤點的內側。

 

   4.水中孤島或草叢的近旁。

 

  如果是水中有離岸不是很遠的孤島,或者是草叢團,它的近邊處就是決好的釣點。離岸較遠的,可以用磯釣竿。

 

  5.看到有兩次以上,鯉魚越出水面的地方,這一點的水底,前後左右一米之內,定有斜坡或陡坎之類適合鯉魚嬉戲或覓食的地形,找到了就是絕好的釣點。

 

  6.河流中橋墩後的回水彎.近岸有水草的緩流區.水閘.堤壩的附近,只要按照鯉魚的習性和季節.天氣等因素考慮周到,都會找到好釣點的。還有水庫.湖泊的灣岔和大水面相接處,水中有露出巖石的附近等等。只要仔細分析,都可以找到好的釣點。

 

  7.開放魚塘選點:每次放魚的第一天,要盡量選邊,以後要選遠點。要盡量找沒人釣過,或者釣的次數少的位置。釣點要絕對避免人影和竿影的晃動。放魚的第一天要打大窩,以後盡量不打窩,用包鉤,或者是搓大餌自然續窩,要避免餌鉤入水時的響聲。釣點要盡量避開大眾竿長的區域,比如:大部分人用的是6.3米的竿,那就要躲開6.3米竿所釣的哪個距離,或更遠,或更近,都會好一點。

 

  我在一夫垂釣博客《鯽魚釣法漫談》一文中說過的魚有“三趨”(趨溫.趨氧.趨食),同樣適合鯉魚,所以大家在選擇鯉魚釣點時,仍要考慮進去,這裏不再重述。

 

    三.用什麼樣的釣組適合釣鯉魚  

 

    釣鯉魚和釣鯽魚不同,釣鯽魚的釣組主要是要求靈,而釣鯉魚的釣組對靈與鈍的要求卻不是很嚴格,甚至太靈了反而不好。我在鯉魚釣法之一中已經介紹了鯉魚的生理特點和習性,這是配置鯉魚釣組的重要依據。鯉魚屬淡水魚類中個體較大的品種之一,且生性機警,對非習慣性食物,多采取先試探而後吸食。所以鯉魚的釣組,首先是要求隱蔽,在不容易被發現的基礎上還要盡可能的堅固,抗一定的拉力。

 

    我是這樣來選擇鯉魚釣組的:

 

    釣線要盡量選擇好一點的線,一是要軟;二是拉力值要大一些;三是不能使用白色的和接近膠絲粘網顏色的線;最好是用紅色的。紅色雖然對人類是警戒色,但對水中的魚類卻不但不會引起警覺,反而會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一般1--5斤的鯉魚,1--2號線足夠;5--15斤的可用2.5--3.5號線。釣野鯉魚用通線.單鉤很不錯。如果是使用腦線雙鉤也可以,但我建議不要使用特快別針和快速別針之類的連接器和鉛皮座,又大又笨,毫無優點可言。連接器要盡量用小的,不發亮的,還要不容易切線。我用的是自己用細鋼絲製作的,腦線向下一拉就掛好了,很牢固;向上一拉就可以將腦線去掉;換腦線非常方便。而且體積很小。墜子最好用上、下分解墜,這樣可以減小下墜的體積,增加隱蔽性。如果是用單墜,浮漂要用浮力小的,否則墜子太大了隱蔽性很差。鉤:我習慣用伊勢尼,鉤矛長.鉤底深,不容易脫鉤,鉤把短便於整鉤吸入。所以我認為是釣鯉魚和草魚的首選鉤型。一般5斤以下的魚可用1--4號,5--15斤的可用6--8號。腦線長度,我認為15--30厘米之間視具體情況而定。魚越滑則用腦線越長。我在夜釣大鯉魚時最長用到40厘米。

 

  江河湖庫等自然水域釣鯉魚,最好是釣鈍。釣的時候墜子必須落底。懸墜釣鯉魚只能在傻魚成堆的魚塘,要用懸墜釣野鯉魚,除了特殊的情況之外,一般來說效果是不好的。我用長尾立式浮標時,一般是無鉤調平水,釣2.3.4目均可,宜使用漂尾略粗的漂,可以過濾假信號,減少頻繁提空竿的次數,釣鯉魚不像釣鯽魚,過於頻繁提竿是很難釣到大鯉魚的。野釣不象魚塘,底不可能很平,如果是用星漂,我一般用4粒,空鉤調1粒,釣兩粒。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