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如何自己配窩料?

釣友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其實自己製作鯽魚窩料很簡單,網絡上有許多釣友分享窩料的做法,但若問其為什麼這麼搭配、製作窩料,可能很多人會啞口無言。所以筆者想從理解酒米誘魚原理的角度來聊聊筆者的酒米製作方法。

「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這句話相信在很多釣魚人心底牢牢地紮下了根。釣前打窩想必是很多釣友的必備工序。但商品窩料的使用成本很高,加上窩料的製作很簡單,所以許多釣友選擇自製窩料。從成本及使用效果方面考慮,野釣鯽魚,大家首選的窩料應該都是酒米。那麼酒米該如何自製呢?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酒米成份及誘魚原理分析秘製自己的酒米

酒米成份及誘魚原理分析

1. 介紹分享國內口碑較好的酒米

【西部風】釣友應該都不陌生,筆者新手時期就知道這個品牌,它主要製作窩料及窩料小藥起家。【牛B鯽、牛B鯉】是西部風的產品,得到了許多釣友的認可。他家的酒米使用效果也不錯,主要來自筆者朋友的反饋,想購買窩料的釣友可以考慮他們的產品。

2. 酒米成份分析

【西部風-老壇維它米】主要成份:大米、碎米、中藥酒、香元素、XBF誘食劑。

筆者將其成份分成3類,谷物類:大米、碎米;液體:酒;小藥:香元素、XBF誘食劑、藥酒。

分析其成份搭配可發現:這款酒米的核心成份是小藥類的香味源。大米和碎米可以用其他谷物替代,可以說只是香味源的承載物。酒,首先帶有辛辣刺激氣味,在水中穿透力強,其次它可以溶解、分散香味源,讓谷物類的大米更好的吸入香味。而且野生鯽魚偏愛酒味的食物。

3. 酒米誘魚原理分析

根據以上成份分析,也可得出其誘魚原理:酒米拋入窩點,通過酒味和香味源在水中擴散誘惑附近魚兒進窩;又因酒米的鮮艷紅色或黃色外表使得魚兒能迅速辨認出來;最終魚吸入窩料內的大米。

小結,酒米的主要作用是誘魚入窩,所以香味和酒味是核心,次之是酒米紅色或黃色等容易辨認的鮮亮顏色。

秘製自己的酒米

1. 自用原料推薦

分析了搭配成份、誘魚原理,理清了主、次結構,大家應該有了明確的製作自己專屬酒米的方向,下面開始選材。筆者做以下推薦,大家可以參考。

香味源: 牛b鯽、牛b鯉、麝香粉、中藥酒等。酒: 50℃的高度曲酒、純糧食酒等。谷物顆粒: 大米、小米、玉米渣、碎米。以上材料僅供參考,香味源是核心,釣友可選其一或其二來搭配。以上原料筆者都使用過,效果滿意。

2. 原料搭配用量

牛B鯽、牛b鯉等包裝小藥上均有使用說明,上面有各個成份的搭配比例,按照上面的說明即可。釣友也可選擇使用其他小藥或者香精,其比例可以自己嘗試,其實比例都是大家的經驗值,可按照大米重量的5%、10%逐次嘗試添加。

3.筆者的麝香酒米製作

原材料:

大米500g、玉米渣500g、一袋牛B鯽(8.5g)、一袋麝香粉(10g)、50℃純糧酒250g。

製作過程:

1. 大米和玉米渣入鍋小火不停地翻炒,小心不能焦糊,待大米和玉米渣變白而且有香味出來可關火取出冷卻。

2. 把牛B鯽和麝香粉倒入白酒,攪拌溶入白酒。3. 待大米冷卻到40度左右(手摸溫熱),倒入容器和白酒、小藥混合,攪拌均勻,靜止2小時。4. 2小時後繼續攪拌把結塊打散,靜止一晝夜即可使用了。註意點:

大米最好經入鍋翻炒,主要是是能炒幹水份,方便快速吸入小藥。其次是翻炒後有自然的米香味。

小藥倒入白酒要多攪拌,使之很好的溶在酒中。

大米倒入白酒溫度不宜太高,溫度過高會使白酒揮發快。

大米倒入白酒靜直2小時後需要繼續攪拌均勻,炒幹的大米吸水過快容易結塊,需打散。

酒米完成後可以用手摸下,如果摸上去有濕的感覺,說明大米吸酒飽和了,這樣的狀態比較好。如果大米很幹,說明酒加少了,酒米吸水不足。

小結, 筆者並沒有加入許多其他輔料例如白糖、紅糖、蜂蜜、VB等原料。主要思路是依靠味型和顏色來引魚入窩,大米和玉米渣留魚,因為筆者認為當鯽魚把酒米吃進去才能吃到甜味。

總結筆者根據大品牌廠商的酒米成份,秘製了自己的酒米,成份比較簡單,可能沒有其他釣友那麼復雜。但筆者把自己的理解詳細分析給大家,筆者覺得不跟風、秘製自己的酒米才更有意義、樂趣。筆者的麝香酒米簡單易學,釣友們可以嘗試一下,但製作過程時需要把控好細節,效果會更好。

垂釣的目的在於享受過程中帶來的樂趣。我是餐條殺手,喜歡點贊、關註,謝謝!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