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試浮漂為什麽要先找浮力中心點?
臺灣釣法的高靈敏度,在於找出浮力中心點,也就是臺灣釣魚高手習慣稱之的「歸零點「,即浮力=下沈力,兩者之間互相抵消的「歸零點「。
為什麽要尋打浮漂的浮力中心點呢?曾多次舉辦學習班傳授臺釣技術的臺灣釣魚高手廖心陽先生認為:浮漂調至最靈敏處是「歸零點「。以臺灣產品孔雀翎「達摩漂「為例,這種漂90%的「歸零點「在4-6目之間。所以,調整浮漂,臺灣釣法把「調四目,釣二目「作為基本的標準。

2、怎樣找出浮漂的浮力中心點?

A.找浮力點的前一天,也就是釣魚前的一天,先將浮漂浸入水中,使它第二天在水面所產生的浮力接近穩定和不變的狀態。

B.雙鉤不掛餌,用薄而勻的鉛片卷在鉛片座上,將浮漂調整到與水面平齊,臺灣釣者習慣稱作「調平水「。

C.然後將鉛片折開,用尺精確地分成六個大小相等的小片,用針尖在鉛片上劃成六格,卷回鉛片座上。

D.先把第一格剪掉,拋竿入水,此時浮漂應浮出水面一目。為了精確起見,第一格應半格半格剪掉,直調到剪至一格漂尾浮出水面一目為標準。若第一格一次就剪掉,超過了一目,還要重新調整,就比較麻煩了。

E.按照第一片的大小,剪掉第二格,此時浮漂應上升至二目。依次類推,剪去第三格,浮漂露出水面三目。當剪掉第四格時,浮漂此時浮出水面的不是四目而是五目時,那麽,五目的位置就是這支浮漂靈敏度最好的地方-浮力中心點(「歸零點「);如果剪掉第四格時浮出水面的也是四目,剪去第五格時浮出的是六目,那麽這支浮漂的第六目即是它的浮力中心點。 采取尋找浮漂浮力中心點的方法,不但能精確地測試浮漂的靈敏程度,而且還可鑒定這支浮漂的使用效果。

找到浮漂浮力中心點調試得精確的漂墜釣組結構,不僅魚在吃餌時漂的反映極明顯,而且浮漂上下沈浮的幅度因浮力和沈力相等,一觸即發,浮漂升降的程度是誇張的。即使提竿稍慢,魚也很難將鉤吐出,只是含鉤隨浮漂的沈浮而潛升。


3.調整浮漂分幾個步驟?

調整浮漂,分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個步驟,先將浮漂晝捋近鉛片座,使魚鉤至浮漂標示桿的長度,小於水的深度。然後,再在鉛片座上增加或減少鉛片,使漂露出水面四目。這時,魚鉤和鉛片座都懸浮在水的中間,而不是沈在水底,故稱「懸墜釣法「。

在開始調整時,要在鉛片座上多卷些鉛片。投入釣點水中後,若浮漂完全沈入水中,說明鉛片過重,可用剪刀把鉛片剪去一點再試,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鉤墜的位置懸在水中,就算符合標準了。

第二個步驟,在調好四目的基礎上,兩只鉤子都掛上餌,投到釣點,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這時浮漂就會慢悠悠地全部沈沒在水裏。然後將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二目,並且雙鉤沈底。調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可以開始垂鉤了。魚若吸餌,則浮漂的標示桿全部沈沒於水中。如果魚餌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則浮漂應在水中上升一目,在水面上的部分應為三目;倘若魚餌已全部溶於水中,則浮漂是四目浮於水面,表示此時餌已溶化,變成空鉤子浮懸於半水,就應及時換餌了。

需要註意的是,許多釣者都喜歡在家中水桶裏用自來水調試浮漂,這樣做雖然方便,但調試好的漂拿到釣場應用,常出現不準確的情況,結果是「閉門造車「,出而不能合轍。這是什麽原因呢?因為,在不同的池塘垂釣,水的清渾、酸堿度不同,水的比重也有差異,高靈敏度的漂墜匹配,對此是有所瓜的。所以,調試浮漂,最好在垂釣的現場進行,才能保證調試精確無誤,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4.怎樣調四目,釣二目?

調四目,就是調試時雙鉤不裝餌,兩只鉤子都懸浮於半水,浮漂的標示桿上的紅藍相間的刻度露出水面四格(四目)。

釣二目,就是調試時雙鉤裝上魚餌,鉤落水底,漂尾露出水面二目。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