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四釣二和調五釣三哪個更靈敏?為什麽?
在我們垂釣時的浮漂調釣所獲得的與最終魚獲量有著非常大密切的關系。不是一味的釣靈好,也不是一味的釣鈍好,我們要根據作釣時的魚情,水情,溫度等相關因素來確定我們是釣靈還是釣鈍。
浮漂的調釣可以說很容易,也可以說非常深奧,至今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今天我們就拿調4釣2和調5釣3,哪個調釣方式靈敏度高?來深入分析一下。
如果在所有前提相同的情況下,同樣的線組,同樣的浮漂,魚鉤,同樣的魚餌大小重量,同樣的釣點水深,在同樣的時間內調4釣2靈敏度高於調5釣3。為什麽呢?調4目釣2目,釣目是調目的1/2,調5目釣3目,釣目是調目的3/5,在所有前提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浮漂的剩余浮力越小,上牽力越小,靈敏度就越高,剩余浮力越大,上牽力越大,靈敏度就越低。3/5>1/2,所以調5釣3的靈敏度沒有調4釣2的靈敏度高。
在實際作釣過程中,我們的線組搭配、浮漂調釣和餌料的狀態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當時的水情、雨情、溫度來靈活調整,才能獲得豐厚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圖畫得這麽認真啊,呵呵。
「調四釣二」與其說是臺釣的基礎,不如說是臺釣在特定的時代打下的烙印。好比掛水用的瓶子,二三十年前的鹽水瓶,無論大小,無論顏色都是一個樣式的玻璃瓶子,而現在醫院裏基本再也找不到那種瓶子了,就算形狀差不多,也是塑料的,有的直接是袋子。但是那個早年的玻璃瓶卻在一些中老年人心中記憶深刻,一提到掛水,可能想到的就是那個瓶子。
「調四釣二」是有條件的,統一的7目軟尾浮漂,統一的東峻魚餌且是搓餌,每個人練習搓黃豆一樣大小的餌團,一方面是臺釣剛剛傳進來,另一方面是外界的物質限製,所以這種調釣成了那時的「標配」。那時的策略是:調目是漂目的一半正負0.5,釣目是調目的一半。7目正0.5是4目,然後釣一半,是2目。至於有沒有去算鉤重餌重就不知道了。
從那時(1989年)到現在,臺釣在我們這裏發展了整整30年,這個過程就像上面舉的玻璃鹽水瓶到現在多樣化的塑料鹽水包裝一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餌料變得多樣化、浮漂不再只是7目軟尾、從競技走向了野釣,再去堅守或套用那個時代的「調四釣二」就不適宜了。
看到了題主畫的圖,文字說明表示你已經明白了用一支浮漂來進調釣的原理。不錯,鉤重一目、餌重一目,按圖上調四釣二的話,下鉤是臨界擦底狀態。當年的那個黃豆大小的餌是不是壓一目還真不知道,只是以「調四釣二」為基礎,釣低於二目為靈,高於二目為鈍。
既然題主已經知道了調漂的過程是需要考慮鉤重餌重的,也知道圖紙上的是需要調四釣四才是一鉤躺底一鉤懸浮,那為什麽還要堅守「調四釣二」?你完全可以調2釣1啊。為什麽?你已經比「調四釣二」高明多了。如果說「調四釣二」是一年級的學生把6個2相加,他要加6次等於12的過程,而你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直接來個6乘2的事,為什麽還要去加呢?你說對不對。
網上是有太多的調四釣二,你管它幹嘛呢。「調四釣二」不是絕對,調四也不是絕對,釣二更不是絕對。調釣的目的,是通過調釣目差配合餌重餌重,去控製兩個餌在底下姿態的過程,就是去辦這一件事,也就是這麽簡單。我自己曾經也錄了一個調漂視頻,我故意搞成調9目釣7目半,為的就是破除「調四釣二」在釣友們心中的思想禁錮。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除你所說的「弄蒙了」。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註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