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土鯪」,我就忍不住點開了題目,土鯪是我在淡水水域作釣過程中,遇到的中魚手感最爽的魚種。題主問到「調四釣二」搓餌釣土鯪是什麽漂相,這個我們得從「調四釣二」時鉤餌在水裏的狀態和鯪魚吃口特性來說。

「調四釣二」的鉤餌狀態調四釣二是屬於調釣比較靈敏的一種調漂方法,至於如何調,這個不在此贅述。我們需要知道其中的原理,以及鉤餌的狀態。空鉤半水時,浮漂呈四目,掛餌後,浮漂被鉤餌的重量壓進水裏,把浮漂往上趕露出兩目。那麽在此過程中,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如果單個鉤餌的重量大於浮漂剩余浮力,上鉤是觸底,下鉤是躺底的。因為僅需要上鉤的鉤餌重量,就能把浮漂完全壓下去。

二、如果單個鉤餌重量比浮漂剩余浮力小,兩個鉤餌的重量又比浮漂剩余浮力大。那麽就會出現下鉤觸底,上鉤懸著。因為浮漂剩余浮力能夠吊起單個上鉤鉤餌的重量。

三、如果兩個鉤餌的重量加起來,比浮漂剩余浮力小,那麽鉤餌在水裏就會被吊起來,或者下鉤輕觸底。

鯪魚吃口特性釣過鯪魚的釣友都知道,鯪魚不僅勁大,而且吃食很特別。它的嘴巴是「天包地」結構,上嘴唇長,往下嘴唇包住,所以吃食不像鯽魚鯉魚那樣吸食,鯪魚是「刮食」。用上嘴唇慢慢刮餌團,直到把餌團刮小且能刮進它嘴裏。這時才會有個小頓口。在刮的過程中,鉤餌是在輕微晃動。

總結:從上述兩個模塊分析可以看出,調四釣二的時候,鉤餌是輕觸底的,即使在餌團比重比較大的時候,——即單鉤餌重量能大於浮漂剩余浮力時,也僅僅是下鉤躺底子線微彎。此時鯪魚吃餌時,漂相一開始會呈現輕微上頂和輕微下沈。但這種漂相是打不中魚的,因為此時鯪魚還只是在刮食搓餌餌團表面。在經過一番刮食後,漂相可能會有一個小頓口,很輕微,這時抓住時機揚竿可以打中魚。

引申:以我個人經驗來說,調四釣二並不適合釣鯪魚,包括類似鯪魚「天包地」嘴型的其它魚類。因為調四釣二時,子線在水底是比較直的一個狀態。鯪魚在刮食時漂相就會不停的頂或者輕微下沈。然而這些漂相是「假口」,打不起來魚。若想有效的抓住「吃口」,就得讓子線在水裏彎曲更大,讓鉤餌趟的徹底。這也就是常說的「釣鈍」。

我曾在珠海一些河道、水庫釣土鯪,調漂通常是空鉤調平水釣兩目,這樣就可以過濾掉「假口」漂相。然後坐等小頓口。所以釣土鯪,個人建議調低釣高,釣鈍一些。當然,在魚情密集的情況下,也可以調四釣二,那麽餌團就不要用搓餌,改用拉餌效果會比較好。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海,一名喜歡野釣的八零後。歡迎大家關註、評論和交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