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法的浮子調整一般情況為「調四目釣二目」。所謂「目」就是浮子標示竿上用不同顏色漆塗的紅、黃、黑相間的刻度標誌。從浮頭算起,第一節為第一目,向下依次為二目、三目等。每個目最長的為2CM,最短的為8MM。浮頭標示竿的目數有四目、六目、八目等不等。 「調四目」就是在空鉤時,先把浮頭上端標示桿調整到露出水面四目,鉛墜和魚鉤懸掛浮於水中。 「釣二目」就是在魚鉤上掛了鉤食之後,下面的那只鉤恰恰擱在水下的地面上,上面那只魚鉤懸浮於水中,距離水底3CM左右,浮頭露出水面二目。調試方法是:第一步,先將浮頭盡量捋近鉛皮座,使魚鉤至浮子標示桿頂端的長度小於水的 深度。再在鉛皮座上增加或減少鉛皮,使浮子露出水面四目。這時魚鉤和鉛墜都懸在水的中間,而不是沈在水底,(故臺釣法又叫「懸墜釣法」)。開始調試時,要在鉛座上多卷上一些鉛皮,投入釣點水中後,若浮頭完全沈入水中,說明鉛皮太重,可剪去一些,再試一下。直到浮頭露出水面四目、鉛墜的位置正好懸於水中、魚線直而不彎曲,就符合標準了。第二步,在調好四目的基礎上,兩只魚鉤都穿上釣食,投到釣點,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這時浮子就慢慢沈入水中,然後將浮子往上捋,直至露出水面兩目,調試浮子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以上所說的調試過程,只是一般情況下的應用形式。有兩種特殊情況則需靈活處理。其一是當氣壓低、水質不好、魚兒的胃口不好時,魚兒發現釣食後,攝食動作緩慢、輕巧、幅度小,經常出現浮子還沒有反應,但釣食已經被魚吃光的現象,這說明浮子反應遲鈍了。這時,應及時把釣目減少,將原來的釣兩目改為釣一目或半目,甚至浮頭與頂與水面平齊。若還不靈,可一點一 點減少鉛片。第二是當天氣良好、溫度適宜、氣壓正常時,魚兒會胃口大開,食欲旺盛,發現釣食後,攝食過猛;或當魚兒*近釣食進,遊動的沖力即會使釣食移位,魚兒還未將釣食吸入口中,浮子就出現沈浮,而扯竿不得魚;或者有時換上釣食再投竿,仍然是浮子有反應,但扯竿不得魚。這種情況稱為「浮子反應過敏」。這時,就及時增加釣目,把釣兩目改成釣三目、釣四目,甚至更多目。如果還不見效,可以增加鉛皮的重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