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的運動方式,無非有四種表現:漲潮、落潮、平潮與停潮。潮汐運動的表現形式不同,它對魚索食的作用也大有差異。潮水浩浩蕩蕩由大海朝岸邊或海島奔湧而來,這是漲潮。漲潮為釣魚的「艷陽天」;海水從岸邊或海島向大海一瀉而去,即人們說的落潮。這時,也不失為海釣的「黃金時間」。當潮水處於漲落階段時,海水處於激烈的運動狀態,水中溶解氧多,魚甚活躍,索食富有主動性。平潮與停潮,則水靜魚穩,水中溶解氧少,魚只能以少動或鉆入洞中不動來保持與環境的協調。為此,海釣時唯有懂得潮汐的漲落,順其自然,才能實現「興沖沖而往,樂顛顛而歸」,釣手才能成為一個耳聰目明的休閑海釣人。針對不同的潮汐漲落情況,海釣時,要牢記以下要領:第一,「滿、枯潮,尋邊釣」。凡是到過海邊或常同大海打交道的人,都見過這樣的情景:當海水漲到岸邊,遼望無際的海面上,波濤萬頃,海鷗齊飛。潮漲到最高限度,就是「高潮」,即我們習慣稱作的「滿潮」。有時候海水卻退到離岸很遠的地方。當潮退到最低限度,就是「低潮」,即通常人們習慣稱謂的「枯潮」。根據長期的大量觀測,我們發現,潮汐的漲落平均以24小時50分(天文學上稱為一個太陰日)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的時間內,最常見的是兩漲兩落,即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比如像青島、大連、威海、秦皇島等地,潮汐兩次漲、落潮情況大致相同,其漲潮時間和落潮時間幾乎相等(6小時12.5分),又稱「半日潮」。在上述地區,若是恰逢滿潮或是枯潮去海釣,漫無邊際地拿著釣竿「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欠妥的。正確的是針對滿、枯潮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對策,做到有的放矢。枯潮時,魚隨著退去的潮汐,會到潮後仍被水淹沒的海區礁石處藏身索食。到了退潮階段,釣魚方法有二。一種方法是拿著竿,沿著從海岸伸向大海遠處的巖礁,直奔潮水退去的最低點,找水深、海藻與礁縫處垂釣,定會有不小的收獲。不過要註意是,當你釣到興頭上時,千萬不能「大意失荊州」——忘了漲潮,即將自己的退路封死。第二種方法是乘「圈」、筏或船,直奔海面上呈現線條狀的流道和距岸較近的笞筏養殖區垂釣。笞筏養殖區水較深,又是富餌區,此時在此處垂釣,雖不如上魚高峰時成果顯著,但還是有魚來造訪,有時甚至能釣上敢同你較量高低的強勁對手,讓你美美地體會一把搏鬥的刺激。第二,「二、八潮,搶時釣」。平潮過後大約十二分鐘,是潮開始退的時段,退去二分潮,大約潮開退的1小時15分鐘前後。漲八分潮,是從開如漲潮起的4小時58分左右。前者是潮汐運動由緩慢趨向快速下降的運動階段,而後者是由快速趨於靜緩上升運動的階段。這兩階段是魚類的索餌活躍期。以小魚小蝦和浮遊生物為食的魚,穿梭往來搶食奪餌。此時對於垂釣之人,是求之不得的「良辰美景」。因此,抓住「二、八」潮汐時間段,船釣也好,岸釣也好,要準確地選擇好釣點,不失時機做到「三快」(餌快掛,魚快摘,墜快入水)、「一準」(揚竿時機準),使釣魚人在品嘗手感刺激的樂趣的同時,最大限度摘取豐收成果。第三,「一半潮,悠閑釣」。潮退去一半或漲到一半時,潮汐由急速的升降逐漸趨緩轉入快速降升時段。此時是受潮汐左右的魚類的覓食的第二個小「高潮」。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