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餌的取材很多部分都是我們平時經常見到的比如:麩子,馬鈴薯,小麥,豆子,玉米等等農作物經過廠家的深加工比如蒸 煮 抄 等等再配上添加器就好了。
自己做商品餌的最主要的步驟就是膨化處理,可以讓餌料狀態和物化的好點,我聽別人說過有人用炸大米花的機子進行膨化處理效果還行。

大批量生產出的商品餌具有地域、季節上的廣普性和對特定對象魚的針對性。比如一種鯽魚餌在批量投產前,須經過在不同地點不同季節的上千次實驗來檢驗其效果。因此僅從釣到魚的角度講,單一品種的某種魚餌,只要你選擇正確,釣到對象魚是沒問題的,這也是休閑釣友多數都采用一種單一商品餌的原因。但是,單一品種的餌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季節,針對特定的魚情、水情又缺乏針對性和應變性,因此無論休閑釣還是競技釣要想釣的多釣的好,就應善於將幾種不同的餌按照內部成分、味型、比重、溶散性、附鉤性等方面因素合理搭配,調配出適應當時魚情的最佳用餌。
內部成分。根據魚生長需要,商品餌中主要成分有兩種: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主要分布在餌料中的動物性原料裏,如蝦粉、蠶蛹份、魚粉。碳水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植物性基礎料裏,如馬鈴薯、玉米、小麥等。商品餌中上述物質的含量是不同的,有的偏重於動物性原料,有的偏重於植物性原料,因此,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水域,我們應合理搭配使其各種成分配比適合魚的需要,才能對魚更有吸引力。具體原則是:冬春水冷水瘦時,魚需要蛋白質補充營養,應加大動物性餌料的含量;夏秋季炎熱季節或肥水水域,應以植物性餌料為主。
味型。我們知道,不同的魚種,對餌料的味道要求不同,比如鯉鯽喜香、甜、腥,草魚喜微酸,鰱鱅喜酸臭。而即使同一魚種,由於生活水域、飼養方式、垂釣季節等的不同,對餌料味道的要求也不同,因此用單一的餌料很難適應魚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象高級廚師一樣學會調整好餌料的味道,這也要求我們很好的搭配各種餌料。
比重。商品餌為了適應垂釣不同水層魚的需要,將餌的比重分成輕、中、重三種狀態,但若我們簡單的認為釣浮魚就開一種輕餌,釣底就需要大比重的餌顯然是過於武斷,有時候釣浮的餌中也需要有一些稍重的成分進行添加,同樣底釣餌也需要添加一些輕餌進行調整
溶散性。競技釣出於誘魚的目的,要求商品餌有一定的溶散性,在釣手連續拋竿的動作中製造一個餌料霧化帶,但釣浮、釣半水、釣底對霧化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也要求我們對溶散性不同的幾種餌進行合理搭配。
附鉤性。適應不同水層不同大小魚情的需要,要求餌料在鉤上留有一定數量的殘留。這也要求我們將溶散性和麥蛋白纖維含量不同的幾種商品餌合理調配,才能製造出在鉤上有合適殘留的餌料。
上述幾種原因,內部成分和味型是指餌料的化學狀態,後三種是指餌料的物理狀態。餌的物理狀態同化學狀態同樣重要。有的新釣友非常重視餌的化學狀態而輕視物理狀態是非常錯誤的。
那麽,究竟如何將各種餌料進行搭配才合理?方法是:第一,確定餌的動植物含量的比例。原則是水冷水瘦或釣幼魚應適當加大餌中的動物性物質比例,反之應減小或不添加動物性物質。第二,確定餌的味型。根據個人所掌握的信息確定以何種味道為主,然後添加一兩種其他味道的餌進行調整。這裏需要註意的是,部分特殊味道的餌混合可能發生沖突,從而形成一種怪味使魚拒食,比如草莓味、蒜香味、椰奶味幾種味道在同其他味道混合時就應慎重。因此,選擇味型必須以一種餌為主,其他一兩種調味,切不可讓副餌喧賓奪主或將餌做成大雜燴。第三,合理調整餌的物理狀態。此項被多數休閑釣友忽視而卻是競技釣友畢生研究的內容。本人水平原因,只能提供一種配餌原則。釣底時,一般要求餌的比重大,中下層霧化。在此基礎上,釣糗魚,適當加大餌的粘性,減緩霧化速度,可適量添加溶散性慢纖維含量多的餌料;釣底層快魚應適當增加霧化速度,可在主餌中增加一些霧化較快的餌進行調整。對底釣大魚還應註意餌中應有一部分顆粒大的成分才能留住魚。釣定層浮魚時,基本要求是餌的比重輕、霧化快、顆粒細,使魚能較長時間停留在一個水層,因此應選用幾種有這樣特點的餌料進行搭配。在製作拉餌時,還應視請添加拉絲粉等調整纖維含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