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釣鰱鱅餌料 鰱鱅餌料怎麽開
餌料這樣開:
一:湖庫浮釣鰱魚的配方,浮釣鰱鱅2份+酸酵鰱鱅2份+5號鯽1份。
二:水庫釣鰱鱅的餌料配方,腥味·鰱鱅2份+底釣·鰱鱅2份+純小麥蛋白1份。
分析上面餌料的情況。
1:鰱魚和鱅魚的生活習性有所不同,鰱魚大部分生活在水上層,所以選擇浮釣鰱魚。這款配方中添加的5號鯽是用於收水,與底釣鱅魚不一樣,後添加的5號鯽能改善餌料的適口性,讓餌團入水後形成絮狀漂浮在水中,便於鰱魚吃餌。
2:餌料比重大,加入了純小麥蛋白後餌團的粘性加強,經過水的滲透後,使餌料形成網狀,其中的白粉成分,在水上層到水底部形成了很好的霧化區,誘惑鱅魚下底索餌。配製釣鰱鱅的餌料,一定要註意餌料的比重要輕,狀態化,餌的味道濃等等。
擴展資料:
根據魚類營養需要選用若幹種原料和添加劑,經混合和機械加工而成的人工餌料。
配合餌料可提高餌料的適口性、品質和利用率、蛋白質可消化率和澱粉膠質化程度,並可破壞一些原料中的生理有害物質。
配方依據配方的主要依據是養殖對象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主要營養物質的需求。
①蛋白質。一般魚類對蛋白質的需要量較高,約占餌料的35~55%左右。這是由於魚類利用碳水化合物作為能源的能力較差,需利用部分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
如餌料中蛋白質含量偏低,會引起魚類生長緩慢甚至減重。養魚生產中使用營養完全的優質餌料時,通常每用500克餌料蛋白大約可得1千克魚產品。
精氨酸、組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纈氨酸是魚類的必需氨基酸,如缺乏或不平衡將影響魚類生長,甚至致病。
蛋氨酸、賴氨酸和精氨酸,在許多餌料特別是植物性餌料中含量不足,往往成為魚類生長的限製性因素。
蛋氨酸可部分地由胱氨酸代替;酪氨酸對苯丙氨酸也有同樣的節約效果。
②脂肪。魚類對脂肪有很高的利用能力,因此使用適量脂肪對蛋白質有明顯的節約作用。良好餌料的脂肪含量為4~18%。某些不飽和脂肪酸是魚類的必需脂肪酸,餌料中缺乏時會產生營養缺乏癥。海水魚類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較淡水魚為大。
陸生植物油能滿足淡水魚類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這是飼養淡水魚的一個有利條件。脂肪容易氧化,其氧化產物(酮、醛、酸等)對魚類有毒,長期大量食用會使魚類肝臟發黃、肌肉萎縮甚至死亡。抗氧化劑和a-生育酚是常用的抗氧化物質。
③碳水化合物。由於魚類利用碳水化合物作為能源的能力較差,含量過高會導致脂肪肝和其他肝臟病變,因此在餌料中的含量應有一定的限製。含碳水化合物餌料的形式及其加工的方法和程度也製約著魚類對它的利用率。
許多魚類很難消化纖維素,但配合餌料中有適量的纖維素,有助於消化道的蠕動,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餌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