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前什麼時候開始打窩好?

關於釣魚打窩的問題,已經講過很多了。打窩確實有一些講究,在大水域魚的密度小,打窩主要是為了養成魚定點吃食的習慣,不僅需要打大窩或重窩,還得連續打幾天,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在釣前打窩主要是為了吸引魚過來吃餌,簡單點說就是聚魚。釣的過程中打窩,我們叫補窩或者續窩,目的是持續留魚。

打窩時間受哪些因素影響,如何確定?1、溫度。上面說到打窩的目的之一是誘魚,魚在捕捉到氣味後尋味而至,氣味分子在水中的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氣味擴散越快,所以在夏天做釣提前約半小時打窩即可,一般就是我們來到水邊打窩後到開釣前這期間的準備時間。冬季這個時間可能要翻倍。

2、水域大小或魚的密度。水域面積大,魚的密度就相對小了,像一些水庫、湖泊,這種情況下魚本來有固定的覓食路線,一般要提前3-5天定點打窩,養成魚定點吃食的習慣。

3、魚的種類和個體大小。有些魚的警惕性比較高,像鯉魚、鯽魚生性膽小,當水中有震動,或者窩料味道異常時都會引起它們的警覺,很多喜歡野釣的釣友都有這個體會,打窩後一直沒有口,窩點外圍有魚星,這時它們多半在窩點外吸食散落的食物,不會輕易進窩,直到窩點外食物越來越少,窩點內沒有異常,才會慢慢靠近,這個過程持續時間長,一般都要提前至少半小時打窩才行。

4、窩料類型和味型。窩料本身的味道是否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也是影響魚進窩快慢的原因之一,有些窩料像酒米,酒在水中擴散速度非常快,對魚有很強的吸引力,自然聚魚就快,加上其顆粒小,打下去不會有太大動靜,可能幾分鐘就有魚進窩。

結束語研究打窩後魚進窩的時間要結合以上影響因素綜合考慮,時間短則幾分鐘,長可能需要幾個小時,並且魚吃食有固定的的路線和地點,一般不會輕易改變,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釣友在野外水域提前幾天開始打窩,就是為了讓魚有到窩點進食的習慣,這樣在我們開始釣魚後一旦補窩就會讓魚進到窩點吃餌,大大縮短魚進窩時間,提高釣魚效率。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