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在家釣了半個月的魚了,餌料用完了,怎麼自己做餌料和拉絲粉?

我們釣魚的時候用得最多的就是搓餌和拉餌了。在自然水域因為平常很多小魚鬧窩,所以平常都是以搓餌為主,甚至可以降低餌料的霧化來盡量避開小魚。但溫度降下來後拉餌就成了我們的首選,因為這時候魚兒的活躍度沒有以往那麼高了,小魚也同樣如此。所以比重比較輕,霧化比較好的拉餌就當仁不讓的成了主流。

但是很多釣友在用拉餌的時候卻有不少麻煩事,最常見的就是餌料的狀態不好,比如說餌團不飽滿拉的餌團是長條形的,附鉤性太好,提竿之後鉤子上還有很多餌料殘留等等。為啥會這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開拉餌的一些細節問題,希望能解開新手釣友們的一些疑惑。

開好拉餌首先要知道拉絲粉的作用是啥

拉絲粉並不是什麼高見東西,就是小麥裏面提出來的蛋白質,其實很多人叫它谷朊粉,只不過這種物質蛋白質含量比較高。在餌料中加入適量的拉絲粉能夠提高餌料的穩定性,在保證餌料的附鉤性的前提下也能讓餌料有足夠的霧化,可以讓餌料的適口性更好。尤其是在冷天的時候,我們需要時常的逗一下魚,在餌料中添加足夠的拉絲粉保證餌料的附鉤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過不同的拉絲粉有不同的目數,數值越低,拉出來的餌團就越大,反過來就越小。比如說120目的拉絲粉可能適合拉黃豆大小的餌團,如果你選錯了,餌團拉得不滿意實在是太正常了。

拉絲粉的比例該怎麼搭配?餌團不飽滿是不是拉絲粉太少了?

很多新手都糾結這樣一個問題,我搭配餌料的時候到底搭配多少拉絲粉呢?這個還真沒有固定的數值,那樣看你用的餌料中拉絲粉的含量如何。如果說餌料中本身有足夠的拉絲粉,你還不管不顧地添加拉絲粉,那麼餌團出來就會成面疙瘩。最典型的就是藍鯽了,哪怕一點拉絲粉都不加,餌團也會出現面疙瘩的現象,返水還嚴重,這時候反而要加一些狀態粉來改善餌料的狀態。如果是超誘,裏面一點拉絲粉都沒有,如果拉絲粉加得太少,那麼肯定是不會出絲的。所以,拉絲粉的比例應該根據你的餌料來決定,而不是固定某個比例。

餌料的飽滿程度很多時候都是看你餌料的粗細比例的,如果你的餌料中全是細膩的粉末,那麼你放的拉絲粉數量再多,餌團也不會很大,反而會形成長條,面疙瘩。即使你提竿刺魚了發現餌團上都還殘留著大量的餌料,這種狀態是非常影響魚口的,尤其是在小魚比較多的情況下,小魚經常咬著餌團到處跑,有口也不中魚。反過來說,如果粗顆粒太多,就會出現餌料結構不穩定的現象,雖說餌團拉出來很大,但是會比較松散,很容易脫落。所以想要保證餌團飽滿蓬松,不管你用什麼味型的餌料,最好是考慮到餌料的粗細結合。

特別強調一點,拉餌的狀態並不是霧化越好就越給力

很多人說起拉餌就一定會稱贊它的蓬松,飽滿,總覺得越這樣餌料的狀態就越好。但是狀態好不好是魚說了算,如果這個狀態符合魚情當然是好狀態,如果不符合魚情那我們認為好也沒啥意義。很多釣友在開拉餌的時候總有這樣一個誤區,覺得餌料一定不能打揉,其實適當的打揉是有助於餌料中的纖維成分更緊密的聯系的。而且有時候不一定非要高度霧化,適當的減少餌料霧化有助於魚兒沈底覓食。所以,狀態好不好魚說了算,你我說了不算。

結束語:拉絲粉是拉餌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決定了餌料的狀態,甚至也決定了你當天的漁獲。有時候在釣魚的時候看到一些釣友開出來的餌團像面疙瘩,還是長條形的,浮漂跳舞一樣總是不中魚。調整了線組,調釣可就是沒效果,還在吐槽說魚都被釣滑了。這時候你提醒他餌團狀態不好,他還不信,說是某大師介紹的餌料配方。可是配方對了,一些細節卻沒掌握好,也是徒勞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