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釣水庫裏的野生大體性魚類時,比如釣鯉魚、草魚、青魚,是一定要打窩子的,並且在搭配誘餌窩料時使用的材料越原始越好,我們可以直接使用玉米粒、麥粒、大米等糧食打窩。

當然也可以稍稍加工之後再使用,但是加工的工序也要越少、越簡單越好。比如浸泡發酵、用糖水、蜜酒、酒精浸泡等等。

要註意不要加工過頭,加工工序越多,代表著它被影響、被改變的越大,而水庫裏的大個體魚類,對於這些變化的感知又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打算釣大魚,建議盡量少人工幹預這些材料。

 

長久駐紮,耐心要足

當去深水水庫釣大魚時,基本上都是要準備長時間駐釣的,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提高們釣獲大魚的幾率。越大的目標魚,在水庫裏的密度越低。

關於打窩,建議如果有3天垂釣時間的話,第一天用來打窩和養窩,直接根據目標魚的個體、密度來分配窩子的投餵量。

第一批窩料尤其重要,一定要把量做足,之後幾天的垂釣中基本上都是隨釣隨補窩。當把窩料投餵好之後,盡量不要在窩點周圍活動了,即使是在岸上的話,也盡量離釣點遠一些,千萬不要著急垂釣,靜靜的讓窩料發揮它誘魚的作用,讓大魚安穩的進入窩子,之後幾天才是收獲的時刻。

 

察漂觀漂,適當放口

許多初學者,難以判斷微弱的小信號是否是魚將餌完全吸入,當漂有動靜,便提竿刺魚,最後多為空竿。所以,適當放口,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而在自然水域作釣,漂相總會千姿百態,當釣魚人拋竿入水,浮漂出現細微上下跳動的現象,此時多為雜魚鬧窩的虛假信號,亦或者上下幅度較大,且不穩定,多數時候為魚在水下蹭線。真正的吃口是無論浮漂動作,怎樣細微或誇張地跳動,當出現清晰有力地下頓,此時提竿,真口的幾率較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