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釣淺
夏季,釣深不釣淺,這個道理凡釣者大都知道。那麽,釣多深最佳?各有其說,沒有固定標準。總之是夏季釣深也應有個度,不是越深越好。要根據兩點水質、水溫綜合考慮。水質清澈,釣5米左右最佳。因為大型水庫的深水區域多於淺水區域,魚類有在深水生活、活動的習慣。若持續長時間的高溫天氣,無論水質好與壞,應在水深5米的地方找釣位。如果氣溫不是很高,並持續了一段時間,那麽,釣位選在水深3米左右的地方較為合適。
2、不釣新窩
盛夏的早晚,盡管魚兒也很活躍,四處遊弋覓食,但仍然有它的活動範圍和一般規律。即遊址和食地。“遊址”的去向往來,好似水中的九道十路,即使大小寬窄,“食地”,是經常有人守釣的具體窩點。這裏,由於長期不斷地有人投放餵料,漸漸地便成了魚兒必到的固定“餐館”。即使中午去了未吃,晚上還會回來。
3、不釣逆風處
夏季無風不好釣,有風浪滔滔。一年時間裏大水庫水平如鏡的日子幾乎沒有,反而有點小風小浪特別好釣。3級以上風,浪高約半米,大水面側風處逆風處無法施釣。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換位,到背風地方下鉤。
4、不釣壁坎
“壁坎”,一般都是在長堰或水庫的中段,且兩邊(或一邊)是高岸陡坡。客觀存在的現實條件,與盛夏早晚垂釣的科學理念很不相符。首先是水位較深,一般至少在4米以上。而盛夏的早晚,不宜釣這樣深的水位;其次,這裏很少有水草,藻類浮遊生物缺乏,魚兒不會在此遊蕩集聚;再次,選擇這種位置釣魚的人,平時寥寥無幾,投放餌料很少,沒有形成魚兒習慣性來此找吃的“魚道”。
5、不釣暗穴
“暗穴”,是指有大石暗礁、橫木樹樁、壕溝坑當、隱草雜物、橋墩石窖這些最容易使魚兒棲息藏身的地方。但往往也只是冬季和初春時節,魚才愛群居於此,只要仲春後水溫一達到15℃以上,它們就不會靜守這種窩巢而要四處遊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