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十招
之一:(快速找底)一組調好的釣組,來的釣場,總會受水域、水深、水質、水溫、和水線的長短、壓不壓風線等影響,來決定我們必須在現場再精確調漂找一次底。有時野釣有好幾個釣點,有深有淺,或者不知哪深哪淺,如何快速精確找底就成了釣魚前的一項首要任務。相信多數釣友采用掛大餌或者掛鉛皮法找底。我覺的挺麻煩些,不如單做個調漂工具,以後用起來特別省事、方便。
我的做法很簡單,找一段自行車用的氣門皮,用二厘米,再找兩個小鋼珠,每頭各硬塞進一粒鋼珠,就大功告成了,使用時,只需把做好的氣門皮調漂工具,掛在底鉤上,就很方便地、自如地、輕易地找好底了,然後根據水位深淺,快速調好浮漂
之二:(保魚鮮)野釣歸來,怎樣把鮮魚帶回家,恐怕各位各有自己的法,有用方便袋的,有用小布桶的,帶回家後,一般都是奄奄一息了,接近死亡。至於釣箱保鮮但保不保活咱也不知道,況且大多數釣友還沒有配備釣箱,特別是路程遠一些,怎樣保證把鮮魚帶回家就成了頭痛問題。
我的做法是:在釣場就地取材,有什麽水草就撈什麽水草,把水草先鋪在方便袋裏一層或者其他容器內,再把魚放進去,再用水草遮蓋一層,這樣,水草不僅有水分滋潤魚,而且魚被遮蓋後不大掙紮,一般七八十裏把鮮魚帶回家沒問題。
之三:(抄魚)野釣的朋友大都有個習慣,就是不愛帶抄網,碰上個老鯉、大鯉的,遛了幾圈剛要用手抓魚時,鯉魚出於本能,會做出最後拼命掙紮,結果斷線跑魚的就大有人在了,常常愧恨的說,這條魚我都遛乏了,正準備提上岸哪,結果一撲騰,打了個個,跑了。
我勸大家,釣鯉魚是可遇不可求的事,真的碰上了,在保證線能承受遛魚時,盡量把魚遛乏,只要魚頭出水三次以上,魚兒就基本無力就範了,把魚拉到岸邊,這時的你沒有抄網,趕快脫掉你的上衣,可別忘了把貴重東西掏出啊,用上衣蓋上魚,然後再用手掐抓住,被蓋住的魚一般不再垂命掙紮,等你束手就縛了。
之四:(固定星漂)傳統釣經久不衰,必有其魅力,特別是在咱濟寧,河溝縱橫,大有用武之地。我發現大家做傳統釣組時,一部分釣友用從漁具店買回的成品散漂,一部分釣友用買回來的泡沫管,穿線後用牙簽削尖插入固定,此法雖好,但來回調漂時極易傷線。我的做法是,先找一根雞毛,代替牙簽,這種做法不傷線,大大延長了該線組的壽命,如果覺得找雞毛麻煩,也可用套棉被的大棉線代替,操作手法是:棉線與漁線共同穿泡沫管後,在棉線另一頭打兩個死結,拉動另一頭,使死結固定在泡沫管內。這兩種做法都不是太復雜,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傷線。
之五(簡易拉餌器)玩臺釣的釣友都有拉餌器,而且離不了這種簡單、快捷的拉餌工具。休閑野釣有的有,有的不常帶,有時想用卻沒有拉餌器,怎麽辦?遇到這種境況時,別急,今天推薦個簡單實用,材料易取,隨用隨做的拉餌方法。(註:此法不代表我主張做這種拉餌器,而是不得以的情況下做)
一般野外釣場,都有釣友們喝完水丟棄的礦泉水瓶,先找個空瓶子,再用剪鉛皮的小剪刀,把瓶口(帶瓶蓋的部分)和瓶底都剪掉,這時的瓶子成了個圓筒狀,漏鬥形的形狀,再從瓶子側面下剪刀,從這頭剪到那頭後,再復剪一次,大口處(瓶子底部)稍大,小口處稍小(原瓶蓋下端處),這樣,一個簡單的拉餌器就做成了。
使用時,把和好的拉餌塞進到瓶子裏,用雙鉤拉過即成。大頭大口處進,小頭小口處出。
之六:(加大蘸餌)這幾年,蘸餌十分流行,野釣時,攻大棄小,對付小雜魚、滑魚都有特效。鉤小蘸餌時還方便些,鉤子大了,須要蘸幾次才能蘸滿餌,有時蘸幾次鉤尖上還沒蘸滿,出於這種情況,想出了對應辦法,剪一點點氣門皮,只需一點呦,掛在魚鉤的尖處,或者鉤腰處即可,操作方法同前,這樣蘸餌時就加大了餌團。鉤子刺中魚時幾乎不受太大影響,因為氣門皮柔軟,在鉤上受力時就會移動,不會影響中魚。
之七:(復用太空豆)關於太空豆再重復利用的方法很多,就在本站網上的相關帖子也數不勝數,是啊,太空豆值不了幾個錢,有的釣友是隨用即丟,不屑一顧。從價值觀的角度看,五毛錢的太空豆,經你用過後,能讓它發揮到一元的價值甚至三倍的價值,這就是價值觀的實質意義。去偽留真,避虛求實,下面介紹比較實用的兩種,這兩種方法都是我這幾年覺的非常實用,且簡單有效。
第一種:把準備再利用的太空豆,線不要抽出,什麽用時什麽時候抽出,抽出廢線後,用原來的太空豆鋼絲,取直對折,雙頭插入太空豆,插入時最好用嘴添一下,以之潤滑,用手搓、撚著鋼絲慢慢推進,不一會就穿透太空豆了,如新的一樣。松緊度一般不被破壞。
第二種:找個打吊瓶用的頭皮針,用最細的那種針頭,穿過太空豆,把新魚線直接插入頭皮針徑內,抽出頭皮針即可。這種方法有可能破壞一些松緊度。
友情提示:上述兩種方法,最好是退出廢舊線,再利用時,新線的號數要超過原來的廢舊線號數,以提高最佳松緊度。
之八:(巧掛紅蟲、蚯蚓)垂釣時,由於蚯蚓、紅蟲外表均有一層較滑黏液,裝鉤時極不方便,特別是老年釣者,想用都不敢用,眼力好使的有時也不方便。在釣場,多數朋友用雙手啪啪地拍死蚯蚓再裝鉤。其實,有個很簡單的辦法,不知是多數釣友不知,還是多數釣友不願這樣做(是不是嫌麻煩)。
使用蚯蚓、紅蟲時,可帶些面粉,撒在餌盤上或者一張報紙上,有商品餌的撒商品餌一層,取出蚯蚓、紅蟲,往面粉裏一滾,用手捏住就很方便地裝鉤了。如果你想在鉤上橫穿幾條紅蟲釣大魚的,(咱濟寧有這種穿紅蟲的)建議不妨帶個土豆,或者蘋果一個,削平一面,再挖個凹窩,把紅蟲放進凹窩裏,用手捏著鉤柄,直接用鉤尖刺紅蟲即可,想用幾條刺幾條,根本不用手接觸紅蟲。
之九:(巧分雙鉤)現在,在我國釣魚界關於巧分雙鉤的辦法很多,多如牛毛,舉不勝舉,我從中梳理挑選了兩種簡單,實用的辦法,第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是:在沒有拴鉤前的子線上,每個線頭處各穿一粒太空豆,穿過後,再拴鉤,對折等距後,打結扣。把太空豆從鉤柄處推到打結扣處即可。
第二種方法是直接用線拴出來的,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雙鉤不纏繞法。估計練習幾次,熟練後就可拴出這種實用的效果,有興趣的朋友有時間不妨試一試。(有關此圖,詳見下面)。
之十:(不釣了)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釣魚也有這一招,高高興興來到釣場,魚兒死活不開口咬鉤,白當一天的姜太公,落的兩手都空空,戀戰一天,不如自知之明,走為上策,趁早回家享福去。這也算一招,不釣了(le)。不過,今天說的不是這個招,是不釣了(liao),就是不全部釣完的意思。
這是我從一位公認的魚鷹那裏學的一招,一般打窩3~~~4個,釣第一個窩時,估計窩裏有多少條魚,只釣其中的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魚不釣了,讓魚兒有放松警惕的機會,同時還能誘引窩外的魚進窩。再去釣其余的窩子,同上操作方法,循環輪流把窩釣一遍後,再釣第二輪。這一輪可以考慮把窩子裏的魚釣完,或者準備給釣第三輪再留出空間。原理是這樣的,具體操作還得根據實際情況再定。這種方法對付滑魚很有特效。
用他的話講,這就是欲擒故縱,留下少數魚,會引來多數魚。因為魚兒(鯽魚)喜歡成群結隊的覓食。這與傳統操作手法(基本把窩子裏的魚釣凈)在收獲上有很大差距。真是兵不在多,以奇製勝。讀萬卷書的,怕讀一卷書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