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釣魚,遇到小雜魚鬧窩應該怎麽辦才好?
今天的問題,「野外釣魚,遇到小雜魚鬧窩應該怎麽辦才好?」,這是釣魚人常遇到的問題,有時候小魚聚集太多,導致餌料根本,到達不了作釣魚層,特別是,剛做起來的窩點,因為餌料下不到水底窩點,導致窩點廢掉。
最常見的情況是餌料一入水,就給小魚吃個精光,所以解決小魚鬧窩的問題,對新手作釣意義重大,也需要多種方法配合。
接下來我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解答今天的問題。
分析小魚鬧窩的不同情況分析小魚鬧窩的原因針對解決小魚鬧窩的解決辦法問題總結
分析小魚鬧窩的不同情況小魚鬧窩嚴格意義來說,其實應該是一種狹義的解釋。
比如我們定義的目標魚是水底鯽魚,這個時候半水全是白條,翹嘴來吃餌,這個時候我們會認為小魚鬧窩,因為餌料根本下不到水底。比如我們水底釣大草魚,用的魚鉤很大,結果底下全是鯽魚吃口,有信號打不中草魚,偶爾放口的情況下,也會中鯽魚,即便鯽魚個體很大,我們也認為是小魚鬧窩。其實鬧窩是因為,魚鉤的大小和作釣對象魚不相符,或作釣深底聚集高密度魚群,導致餌料達到不了對象魚層,讓我們狹義的定義為鬧窩的情況。那一般鬧窩有那些不同特點呢。
第一種:半水接口鬧窩
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多出現在中上層和水表,餌料入水後會有很大群體的小魚,將餌料擡起,不讓餌料下到水底,對於作釣底層的魚,有很大的影響。
鬧窩的魚,一般有白條、小翹嘴等,有時候個也會很大,但主要的表現就是,餌料入水,浮漂都立不起來,餌料很快被分吃幹凈,餌團下不到水底。
第二種:水底吃口鬧窩
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水下窩點魚群混雜,對象魚密度不夠導致,但主要的特點是,小個體的魚吃鉤時,浮漂同樣會反應出吃口,但它又吃不進去,導致誤判的情況平凡出現,偶爾能釣上一條,也是很小的個體,而不見對象魚蹤跡。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認為是,魚鉤大小和窩點魚大小不匹配導致。所以一般吃口信號很多,但按一般的作釣習慣,出動作就刺魚,基本都是空竿,所以才定義為小魚鬧窩。
分析小魚鬧窩的原因小魚鬧窩,基本是聚集了和對象魚,不同的魚群,那既然可以聚集魚群,還是因為餌料的問題導致,畢竟聚集過來無論什麽魚群,都是過來吃餌的。上面我們分析了,最常見的兩種鬧窩的情況,接下來再看看都有那些原因。
餌料狀態問題:我們所說的狀態問題,不是說餌料狀態真的有問題。一是因為餌料霧化太好,導致小魚聚集太快,餌料入水就來接口。二是餌料團狀粘性太大,不容易被小魚分食走,導致多條魚會一直擡著帶餌的魚鉤。餌料的味型問題:餌料中含有,對小魚比較刺激性的,腥味餌料。餌料的味型太吸引小雜魚,導致小雜魚迅速聚集。短時間聚集密度太大,並且不容易散去。缺乏對象魚: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底層,餌料下到底層後,都是雜亂的小口動作。這種情況基本判斷為,小個體魚聚集窩點,魚鉤太大導致小魚吃不進鉤,所以這種動作,基本釣不到魚。調漂作掉方法問題:有時候會因為調釣的太靈敏。用一些吃鉛比較小的納米浮漂時,由於他的靈敏度非常高,一點點的小動作都會反應出來,導致一些連貫的動作,被誤判為吃口,或是作釣的時候調釣的太靈,魚群聚集密度太大時,加上浮漂太小,也會導致很大幅度的吃口假信號。
針對解決小魚鬧窩的解決辦法通過上面的分析,問題主要還是以,接口小魚、水底雜魚、出現頻率最高,最不好解決。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平時都是用如下幾種辦法。
第一種:通過餌料著手解決
上層接口這種情況最大的問題是,需要讓餌料到達作釣水層,但是鬧窩的小魚,幾乎餌料剛入水就吃個精光。基本可以通過,改變狀態和味型來緩解。
將餌料避免打的太粘,可以一層層脫落最好,讓小魚可以成塊狀撕扯脫落,這樣有很大幾率,讓小魚的群體,圍觀被撕扯掉的餌,而避免小魚繼續追趕魚鉤,讓魚鉤順利到達作釣水層。加大餌團拉餌大小,這樣最大程度的保證,魚鉤到達水層的時候,還有魚餌保留。盡量避免添加競技版腥味,因為這類餌料對小魚的誘惑很大。將餌料收幹點再打硬點,這樣沒有充分吸水的餌料,入水後就會脫落,增加有餌下到水底的可能性。用大點的浮漂,這樣可以將餌加速下底。底層吃口這種情況,多是因為對象魚密度太小導致,所以需要讓餌料狀態更持久,等待對象魚來吃餌前,減緩餌料霧化,避免讓小魚吃到嘴裏。
讓餌料更幹點,更粘一點。第二種:通過魚群體的習性
上層接口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根據魚的群體習慣,讓魚群自己傳遞逃竄信體,讓魚群出現逃竄的情況,這樣魚群就會遠離窩點。
將釣上來的小雜魚,處理為受傷的情況,一般處理一只眼睛擠破即可,然後再放到窩點,反復釣上幾條,這樣魚群接口的幾率就會減少很多,單魚群記憶時間很短暫,需要把握時間間隔。這種處理方法,根據不同的魚,效果也會不同,因為有些魚的逃竄範圍和,疼痛記憶時間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釣鯿魚的時候,一旦跑魚它的逃竄範圍有20米左右,那小鯿魚如果這樣處理,也許間隔時間就會久點,其實我們有上面的結論,基本細心的釣友就已經明白了,因為我們釣白條的時候,有時候都會,因為跑魚而短暫停口。
第三種:調整作釣裝備
底層吃口這種情況可以換上更大的魚鉤,讓浮漂調釣的更頓一點,當然也要保證對象魚可以吃進去,然後將搓餌,打的更粘點,這樣可以過濾掉,絕大部分小雜魚吃口。
問題總結其實小魚鬧窩,我們目前了解到的,就是因為餌料聚集導致,但小雜魚又是什麽味型都吃,我們沒辦法在餌料味型上,作到絕對意義上的區分,所以想徹底解決問題,也是不太可能的。
或者說每一種解決方法,持續的時候都不會太長,需要反復操作解決,再操作再解決。
常見的小雜魚,對味型也有一定的偏好,可以針對來解決。
小翹嘴白條,不太喜歡二代草味道,添加適量味型,可以避免一部分小魚吃餌。比如加了阿魏的糧食酒,基本白條上層魚的吃口就變的比較少。最後我主要推薦,通過控製餌料狀態,和魚的群體習性來解決,效果最好。
餌料狀態:也是比較明顯的方法,有時候同一個掉位,別人小魚少,而我們的餌一次都下不去,這個時候就不光只是餌料味型的問題了,狀態也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考慮拉絲型餌料,添加超誘,這樣餌料基本都會成發起人狀脫落。
群體習性:可以通過魚群的群體特點,如果遇到危險訊號,很容易在群體中傳播。一般處理成受傷的情況,處理魚的眼睛即可,不需要徹底脫落,只需要將一支眼睛擠破即可,這樣效果最明顯。
寫到最後:這裏推薦的,都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候通過一種或是幾種結合解決,效果會更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