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還是很實際的,誠然,水深是選擇釣點的重要參考,但不是唯一標準。一些釣魚老手到一個陌生水域垂釣,選位工作要花上好長時間,正所謂,砍柴不誤磨刀功,稀裏糊塗地下竿,位置不好,後面就會很麻煩。

野河釣魚,水深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但不是說去測一下水的深度,看一下當天的天氣,哦,這麽深差不多就行了。

事實上單就水深這一塊,也是有些許講究的。比如:局部的深度差,也就是底平不平,有沒有存在坎位的現象,如果釣點前方正好有一道深淺交界的坎,而窩點在坎上,雖然與坎下只相差不遠的距離,但是魚情可能相差很大,即便窩做得再好,可能也達不到這個天然結構的留魚作用。另一種可能,近就在近點,而你卻用長竿拋得很遠很遠,那很多時候,垂釣效果也不好。

比如:底部嚴重不平,這也是要註意的,作釣前的找底工作不要局限於一次,多拋幾次,力求找到一處稍微平坦之地。如果都是高低不平,沒有平坦之地,那心中對接下來的調釣就要有個數了,這種地形作釣,需要相對地調高釣高,以照顧這不平的河底。

比如:底下有沒有青苔,能影響鉤餌到底的那種,如果找底過程中鉤子掛上這東西,那後面作釣的時候,就不會對釣目不穩定產生莫名奇妙了。

比如:釣點水深要結合作釣水域的整體情況考慮,有些釣友比較古板,書上說,這個氣溫需要去找1米以下的地方。結果這條河壓根就沒有低於1米的深度,咋辦?不釣了?當然不是,魚會有多深除了受天氣、季節等的影響,還受其生存環境的影響,如果都是深水,那這裏的魚它就會適應這樣的深度。

水深之外利於魚的因素除了水的深度,野河裏選點,還需要參考一些其它條件。像河道的拐彎處,大小水面交接處,一些有利地形的老釣位等等。

另外一點就是障礙物,凡是人覺得是障礙的地方,可能就是魚的最愛。比如橋墩,橋面外側為陰陽交界處,一般這種地方是魚所喜,橋墩周圍也是魚喜歡逗留的地方,一方面魚認為這裏很安全,另外橋墩上會有水生植物生長,是魚的食物,有些橋墩底部遺留有亂石,更是大魚的藏身之所。河邊伸向水中的樹木,也有成蔭效果,也會聚集魚。

最後就是水草,這個就不用細說了,水草對於垂釣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不能釣草洞的臺釣,貼著水草釣效果也不會差。

選點之利於人的因素釣魚是人的活動,再怎麽出魚的地方,不適合人去,那還是白搭。不過,好像也沒有人到不了的地,主要是基於安全考慮吧。

1.地形安全 河邊非常陡峭之處,要量力而行,不可冒險。上下過程中跌落水中是小事,下去了可以再上來,但要是摔個骨折什麽的,那就得不償失了。有些釣友喜歡坐得特別靠前,恨不得坐到水上去,將釣箱或釣箱貼水擺放時,最後用腳踩一踩岸邊的地質是否松散,真到它塌下去,你是來不及反應的。2.操作方便 身後是不是有樹?邊上是否方便拖魚近身?前幾年我一個釣友,釣魚鉤上樹,然後啥不得那漂,爬樹取漂,結果掉下來摔了個腰椎骨折。像這些岸邊障礙物特別多的地方,要估量一下自己的操作技術,是否耍得開,如果不行,那還是放棄吧。

3..電的安全 尤其是高壓線,這是釣魚人的大忌,來不得半點馬虎。我個人的原則,哪怕下面魚成堆,哪怕再好的寶位,只要頭頂有高壓線,絕對不釣。寫到最後野河釣魚,一般生活在當地的,找釣位這事並不難,因為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釣魚。只要不是被人承包的野河,那肯定常有人釣,而符合以上條件的釣點,只要出魚好,多數都已成了老釣位。當然,也有一些偏僻的小河,平常釣的人少,那下竿前就需要好好考察一番了。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註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